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上无其心难测的上司,中缺争权夺位的同僚,下面多的是忠心耿耿的死士部属;日常行政处事,一切为国、为民、为公、为系,也就是为着自己。他没有搞勾心斗角之必要,因此他也就没有做小政客的历史磨炼了。

    汉公真正地卷入政治漩涡,盖在「九一八」之后,而他的对手又是二位当时中国政坛的第一等高手,所以少帅就开始吃亏了。西安事变之后,张副司令亲送蒋中正总司令返南京。冯玉祥闻之叹曰:「少不更事!」这位姓冯的「把兄」(冯、张原有金兰之盟)就不知道他那年轻的「把弟」原不是个官僚政客嘛。

    人生短短百年,总应留得清白在人间!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吾为张学良将军作期颐之祝。

    一九七九年五月廿八日,匆草于台北

    【编者注】原载《传记文学》第五十六卷第六期

    敬悼张学良将军「旧」诗一束

    序

    距今十年前,不才承张学良将军宠召,曾在台北北投张府,不时饮宴,并承垂询有关「口述自传」之诸多史学问题,盖耄年少帅颇有意为盛年往事,略作纪录也。长者健谈,而笔者亦善听,相濡甚乐。不意斯时台北政要,亦正为张公筹备九秩嵩庆,并借机昭告世界:当年西安事变之余波,至此已正式结束矣。该项庆典,发起者九十人,汉公yù余列名其中,而不才自知久居异国、人地生疏,力辞不得,终于遵嘱附骥,并戏撰打油诗十数首,作秀才人情,为将军寿。张公批览诗稿后,私告我说,此种作品暂时不宜公开,将来可于所撰文稿中,渐次披露之,并嘱余另草一短篇散文,「见报应景就好了」。乃遵嘱改诗为文,并为台北《联合报》社长刘昌平兄取去,刊之报端,以应景随喜,此诗稿遂未再用。其后张公为盛名所累,两岸争喧,而清静无尘之治史环境,遂一去不复返矣。

    岁月不居,哲人遽萎,昨承《明报月刊》诸执事,专电为少帅之丧组稿,及于下走,缅怀遗泽,感慨何如?事忙人老,无以为应,忽忆及破笈之中,尚余有此旧诗稿,或可刊出,以为纪念。只是原为华封三祝之词,而十年之后,竟化为匍匐一当之献,空(左土右龙)悬剑,不胜其无常凄恻之情云耳!

    一、生辰

    将军生于一九○一年,正八国联军侵华时也。

    东省昔年尊二帅,南疆今日寿千觞,

    生逢八国侵中国,长爱红装伴武装。

    二、少年时自况诗

    后两句为张氏二十八岁时,军次保定所撰之自况联,时曾传诵海内。

    争夸总角有英名,骊句联辉掩甲兵,

    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

    三、破吴佩孚军于秦皇岛

    一九二四年二次直奉之战时,破吴军,尽俘其众,吴泛海.仅以身免。

    浮海惊逃上将舟,秦皇降卒不胜收,

    贻书洛帅休惶愧,内战从来两下流。

    四、青楼传捷报

    破直捷报传诵青楼。

    报捷千军鼓角噪,卷帘十里笑声喧,

    红裳翠袖争传语,主帅原来美少年。

    五、焚卷

    一九二五年郭松龄倒戈身灭后,得部将通敌函数十封,尽焚之未尝启阅也。三国官渡之战时,曹cāo亦尝有类似焚卷故事,故云。

    俯看江水漫金山,潮落潮平指顾间,

    撼树蜉蝣终自灭,也曾焚卷笑阿瞒。

    六、留书张发奎

    与北伐军战于中原,班师时留书南将张发奎,期以抗日战争时,并肩作战。

    共识内争无宿怨,同仇外侮有新盟,

    留书来将须珍重,异日防楼是弟兄。

    七、皇姑屯事变

    老帅殉国于故西太后专车中,少帅继统奉军,乃与蒋总司令通款曲。

    免煎箕豆好还乡,太后车中痛国殇,

    御寇筹边有季子,转旋藩幕向中央。

    八、倭使诱降

    日本特使林权助阻将军易帜极尽威胁利诱,张氏告以,「你忘记我是中国人」,林权助始辞穷。

    东来倭使最喧哗,币厚辞甘百宠加,

    面语轩忘一事,封疆原即是中华。

    九、用「谒延平王祠」诗原韵

    武纬文经志却胡,朝为飞将暮稚儒,

    换旗岂为尊民朔,确保辽东入版图。

    十、「九一八」事变

    事变时,将军自云对敌情判断有误,盖以敌军只在制造事件,借机挑衅也。二战时麦克阿瑟将军撤离菲岛时,有「我将返来」之名言,沈阳事变时,张也说过。

    燕云席卷走惊雷,错把和戎作剪裁,

    麦帅名言非第一,当年早说我将回。

    十一、蓝衣社最高推行者

    将军于一九三三年解甲游欧,深叹德意两国复兴之速,归国组织「四维社」,拥蒋公为领袖。

    燕赵山河一柱撑,片言半日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