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里额外提一下两宋一北一南开国时的两位重臣赵普和秦桧,他们对赵家的后世子孙及宗室子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宋朝修文不重武,攘外必先安内,前中期由于政治修明,君臣自律,才没酿成大错,一旦在某个皇帝和君臣这里出现问题,比如赵佶,蔡京之流,最终如清明上河图般的咸亨裕丰盛世,在女真这股无敌罡风面前,完全如豆腐般不堪一击。有些学者认为是王安石间接加速了大宋王朝的灭亡,一个没有造反之心的大儒真的怀有私心,也就不是我们后面看见的那副情形了,历史的偶然性,多样性等各种因素决定了未来的不确定性。反观两宋当政期间的赵普,秦桧之流,其种种反常的表现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徙居洛阳。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开国功臣。早年曾被刘词辟为从事,后担任赵匡胤宋太祖的掌书记。显德七年960年,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宋朝。乾德二年964年拜相,协助赵匡胤削夺藩镇c罢禁军宿将兵权,实行更戍法c改革官制c制定守边防辽等许多重大措施。淳化三年992年,赵普病逝,年七十一。宋太宗亲撰八分字神道碑赐之。累封韩王,赐谥“忠献”,并配飨太祖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赵普虽少,但喜观论语。其“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对后世很有影响,成为以儒学治国的名言。

    秦桧10901155年,字会之,生于黄州,籍贯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宋初年宰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c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c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c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几乎把持了当朝的政权。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追赠申王,谥忠献。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追夺其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执政后又恢复其王爵和谥号。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c称臣c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杯酒释兵权的政治背景之后,更多是某些不可告人秘密的延伸,好多都已经成为了一桩无头公案,寻遍史书,其实还是有迹可循的。两相比较之下,,赵普c秦桧二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怀有很大的野心而想取宋王朝而代之,这与唐代徐世勣即李勣在某些方面简直一模一样。徐世勣先杀王后立武氏武则天,是想让武氏乱唐而由自己来夺蹊田之牛。假使徐世勣不死,他就可以操纵武氏,让愚蠢的唐中宗如同晋安帝司马德宗一样,这样就可使“唐移于徐氏矣”。赵普与太祖“誓而藏之金匮”的约书里规定“立长君c防僭夺”,在赵廷美c德昭死后,太宗一旦不保而赵普还活着的话,他就能“藐尔之孤”,把赵氏年幼继承人的生死操纵在自己的股掌之中。但他没有想到太祖死后,太宗以英姿居叔父之尊而继位,经营开封许多年的太宗下手动作实在太快,使赵普猝然不济,奸慝不能得逞,于是他就只能姑授太宗以控制太宗之后的年幼继承人由自己来操纵,这与他当初的节操相去甚远,不得不说是莫大的讽刺。

    秦桧除了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岳云父子,还有更大的野心。秦桧诛逐异己,不欲留下一个人,不只是出于一时的忿忮而求报复,他又遍置党羽在朝廷的各个要津,让宋王朝没有一个大臣可以倚靠,当时高宗年已老耄,普安郡王虽然已从疏远的支系选拔上来,但还没有正式立为太子,一旦高宗宫车晏驾,秦桧还不死的话,他就会选冲幼之人暂时继位,然后再由自己起而夺之。此时外有女真为援引,内有为佐命,篡夺赵氏的王权,对秦桧来说就是“易于掇芥”了。

    秦桧为了达到目的,先是逢迎高宗之欲,班北伐之师,解诸将之兵,而使自己独立于百僚之上,之后又将诸贤流放,害死岳飞,让韩世忠谢事闲居,使刘锜c二吴敛手听命,让张俊总领诸军的心愿不能实现,也等于被废黜了,若不是女真人自己内部出现了内耗,无暇南渡,南宋说不定早就败在秦桧手里面了。此时的秦桧,周回四顾,阅遍朝野,知天下无人能如己何,高宗对他也是惴惴然而无法驾驭,在此情况下秦桧就敢于睥睨神器,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这是“势之所激,鼠将变虎”,而在秦桧刚刚回到宋朝时,还“非有曹操c司马懿之心”,但发展到后来,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宋代的兴亡史,最让人痛心的一点就是宋王朝军事力量的衰弱不堪,其根本原因可以追溯到赵普身上。赵普最初利用太祖对军事将领的猜疑之心,让太祖对军事将领们采取了“杯酒释兵权”的策略,赵普这样做表面上似乎是为了太祖巩固手中的皇权,其实还怀有更为自私的目的,即为了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而削弱军事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