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良c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寓意。同样的哈达在不同的场合,体现着不同的情感价值。在过去,凡是成年男女都要随身携带哈达,准备随时使用,会客c拜见c祝寿c婚宴c祭奠c送礼等诸多生活场面都离不开哈达。征兆万事吉祥c美好如意的蓝色哈达被珍视为“礼仪之首”。如:向他人赠送一匹骏马,哈达先行;给朋友馈赠礼品,需要有哈达伴随。在各种喜庆场合,富人馈赠一头牛,穷人只赠送一条哈达,没有尊卑之别,在礼节上一视同仁。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民族使用哈达的礼节随处可见。在家中会客c野外路遇c探亲访友c求人办事双方一见面,为了表达和善友好c互相尊重和祝福之情,彼此先从腰间的褡裢里取出哈达来,进行对接c交换鼻烟壶行请安之礼,然后再谈正事。对于见了面不用哈达行礼之人,认为是不怀好意的人,引起警惕或毫不客气。若因疏忽大意没带哈达,在途中或牧场遇见陌生人,为了消除不愉快和疑虑,下马之后应急用马缰或者展开腰带的一端,来代替昭示深情吉祥的哈达,与对方行见面礼,表示善良诚挚之情。

    在祭祀场合奉献哈达,是表示对信仰的虔诚,期盼祈祷的夙愿能够如愿以偿;迁到新的牧场搭起毡帐后,要往天窗缆绳上系一条哈达,意在安抚四面八方的神灵,祈盼保佑;对放生封神的马匹或其它牲畜,在其鬃毛或犄角上盘系哈达,意在祝愿它远离邪恶,好运常在。所以使用哈达也就有了许多认真的讲究和规矩:要求哈达必须是崭新清洁的,要将哈达的横面儿折叠成三层。敬献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上冲外,用双手从哈达中段平展地捧起,敬献哈达者要神情饱满c满面笑容c庄重文雅地走上前,恭恭敬敬地献给对方。对方须体会崇高深情的敬意,以感激的姿态伸出双手将哈达接过去。还有敬献哈达者须要身着靓丽的民族礼仪服装;女士务必佩带华贵完备的首饰,忌讳挽袖c撩襟c不戴帽子c无精打采c神色忧虑c举止慌张。

    蒙古民族敬献哈达的含义与西藏不同,藏族是以神圣佛教居高临下,将白色哈达挂在客人脖子上,是象征大慈大悲的佛主在保佑信徒。蒙古民族向尊贵客人敬献哈达的礼仪,则起源于久远的蓝色草原文明,是体现蒙古民族深情典雅c庄重高贵c憧憬美好的礼仪。敬献者与被敬献者之间,应该准确完美地展现蓝色哈达的使命价值。

    “唉?唉?唉?各位朋友,我好像看到车后有几位在那咽口水噢?这有啥!流就流,别举手,能吃到肉,能喝到酒,好吃的在前别停留。口水流,心发愁,啥时能到热炕头,手扒手,盘里头,烤全羊是金油油,奶茶炒米暖心头;骑个马儿,唱个歌,别把愁事心头搁;到草原,看草原,天宽地阔水蓝蓝;蒙古包,草上飘,百灵鸟儿齐声叫,看夜空,群星耀,银河就在头上绕,定睛瞅,放眼望,流星一过许个愿望;天苍苍,野茫茫,穹庐当被,是地当床”

    陆川诗性大发,现场编了这么一段顺口溜,还是用纯呼市此地话讲的,那是说得起劲儿,讲得有味儿,短短几句话把草原上的美景概括得那叫个全。全车人开始还真往后看,是不是真有人在咽口水,一个男游客还冲这后边某个人叫喊着:“唉,老江,说你哪,口水都流到我脚底下了,我还当是谁把尿撒这儿了呢!”“哈哈哈哈”全车人正在大笑时,听见陆川还在接着讲,而且听着听着,竟然听出点说快板儿的味道,于是大家都吃惊地静下来望着陆川的嘴,看着陆川的手,张师傅一边开车一边偷笑,心想:哉狗儿的陆川,真个泡会撇,小段子讲得还一套一套的,可市里的导游没见过他这么别的。编得不赖,回头额记哈,也能教教那些球也不懂的新导游,看看啥才叫能忽然。

    陆川话音一落,双手和摊,做了个谢幕的动作,全车人一起鼓掌,大声叫着:“好,好,好,陆川说得真好,赶上说相声的了!”

    白丽丽,还坐在她的位子上。听着陆川的讲解,心不在焉地望着窗外。这些东西她几次来草原都听过了,也没什么新鲜的。她心里一直想着刚才陆川提到草原上出的那档子事,心里不免有些犯触,全陪让打,尽管有她自己的原因,但是动手打人毕竟是不对的事,虽然这种导游动手的事全国各地哪儿都有,圈子里早就习惯了,但是凭什么导游就要受这样的气,不管是地陪也好,还是全陪也罢,都不是吃苦受累的人,何必这样呢。突然,白丽丽被客人们的笑声打断了,刚才那游客的一句话她只听了一半,以为真有人在车里撒了尿,心想不会吧,就算有也是小孩子,可是这车后半部分没有小孩啊,伸头看看尿哪儿了,可是一看,没有!这才听明白是有人在开玩笑。此时,她才把游走的思绪拉回到车里,当听着陆川用浓重的方言讲着他的顺口溜时,心里真觉得好笑,心想这陆川怎么还有这套本事,会不会早就编好了,是个团就拿出来秀一秀。正当白丽丽集中精神想要接着往下听的时候,陆川的二人台小段停了,这让她有点意犹未尽。心想:这陆川,车上一个人,车下一个人,车上这么活跃,车下却那么沉默,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他呢?也许是个女人,就会对男人身上诗文气息有所喜欢,纵使是在社会上身经百战的女强人c“女战士”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