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锅中慢火熬煮c蒸馏后即酿成透明醇香的奶酒。这种饮料酒精度不高,牧民常用它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奶酒有驱寒c活血c舒筋c补肾c消食c健胃等效用,但是马奶酒再香,也不能多喝,不种酒入口微酸却不辛辣,然而后劲十足,过量饮用,其后若天内都会酒醉不退。

    1c酿造“奶酒”的原料主要原料鲜牛奶c马奶和酵体

    2c工艺流程:置一铁锅,倒入液体,锅上罩一圆椎木筒,筒底与锅边严丝无缝,锅底加温,筒口顶端置一小锅,筒与顶端小锅严丝无缝,小锅内盛冷水,加热后的酸液体变成蒸气附在小锅底部即刻变成液体,顺小锅底端滴入接酒器中。

    炒米是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食品,当地称之为“蒙古勒巴达”,意思是“蒙古米”。用糜子经过蒸c炒c碾等工序加工而成。炒米的吃法有几种:用黄油c奶皮c白糖拌着吃,很象芝麻糖的味道;用奶茶泡着吃,又香又软,如果再加上一小块黄油或奶酪,其味更可口。每天清晨,牧民出牧之前,早餐是奶茶泡炒米,加一些其它的乳制品,临行带上一些,中餐也就解决了。炒米含淀粉较多,十分耐饥。所以蒙古族牧民们常说:“暖穿皮子,饱吃糜子”。

    奶豆腐,蒙古语称“胡乳达”,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其软韧牵丝为断,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奶茶是蒙古族人民酷爱饮茶,特别喜欢喝用砖茶熬煮的奶茶。奶茶也叫蒙古茶,是蒙古族牧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奶茶所用的茶叶是青砖茶。因为砖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单宁c蛋白质c酸c芳香油等人体必须的营养成分。奶茶的一般做法是先将茶捣碎,放入白水锅中煮。茶水烧开之后,煮到茶水较浓时,用漏勺捞去茶叶之后,再继续烧片刻,并边煮边用勺扬茶水,待其有所浓缩之后,再加入适量鲜牛奶,用勺扬至茶融,再次开锅即成为馥郁芬芳的奶茶了。

    品尝奶茶的优劣也以茶色c香气c形态和味道四个方面进行,而且需要细细品尝,才能够体会到其味道之美。要熬出一壶醇香沁人的奶茶,除茶叶本身的质量好坏外,水质c火候c和茶乳不中也很重要。一般说来,可口的奶茶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是茶乳比例相当,既有茶的清香,又有奶的甘酥,二者偏多偏少味道都不好。还有,奶茶煮好后,应即刻饮用或盛于热水壶以备饮用,因在锅内放的时间长了,锅锈影响奶茶的色c香c味。在多数地方喝奶茶要加少许食盐,但也有的地方不加食盐,只是把盐碟放在桌上,喜欢喝盐味的就加盐,不喜欢盐味的则不加盐。牧民喝奶茶时,还要泡着吃些炒米c黄油c奶豆腐和手把肉,这样既能温暖肚腹,抵御寒冷的侵袭,又能够帮助消化肉食,还能补充因吃不到蔬菜而缺少的维生素。所以,在牧区有一句俗话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确,蒙古族牧民的一天就是从喝奶茶开始的。这种嗜好在蒙古族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表现延续至今。千百年来,逐水草游牧的蒙古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广泛使用哈达的高尚习俗,是地地道道蓝色文明的象征。蒙古民族正宗的哈达为什么是蓝色的?这与其民族宗教信仰分不开。自远古时期开始,蒙古民族始终崇拜大自然———信奉长生天,认为苍穹的颜色浩瀚无边c纯洁美丽c清新永恒,以威猛的神力呵护着草原上的万物生灵。为此,蒙古民族无比敬慕苍天之蓝色。甚至为了达到人与大自然完美和谐统一,蒙古民族男性身着与苍天相谐的蓝色服装;女性身着与大地相谐的绿色衣裳牗随着年龄的变化,服装的颜色由浅变深牘。由此,形成了强烈的生态意识和道德观:衡量一个人的品质c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委c决策任何事情,总是以生态道德理念为尺度,来护卫大自然的原始状态,将赖以生存的绿色植被珍爱如命。所以,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称之为“蓝色民族”。早在元朝时期,就把泱泱大国的五大民族分别归为五种颜色:蓝蒙c红汉c白回c黑藏c黄色目牗清朝时期,满族又自称为黄色牘,并提倡种族共融,又把五大民族形象地喻为健全躯体缺一不可的内脏:心c肝c脾c肾c肺。这般五大种族的提倡,一直延续到民国末期。喻五大民族的蓝c红c白c黑c黄五色成为迄今草原牧区装饰各种祭祀或庆典场面时,所用五色彩条儿拉链及幡旗之来源牗只是将黑用绿色取代。

    白色和黄色哈达原本不属于蒙古民族。根据藏学家的考究,西藏原来没有使用哈达的习俗,元朝皇帝忽必烈首次召见西藏学士巴思巴时,曾经向他敬献过蓝色哈达。此后,藏族开始使用象征雪域高原特色的白色哈达。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全面渗透,白色哈达牗蒙语称为散拜牘和黄色哈达也随之出现在蒙古草原。但是,因为几种哈达的使命和寓意不同,在使用方面有着根本的区别,白色哈达仅限于在丧葬场合使用,黄色哈达只是拜佛时使用,这两种外来的哈达无法取代固有的蓝色哈达。

    蒙古民族的蓝色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c清新永恒的苍穹本色及力量,还意味着淳朴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