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以抽出大量的人力,进行多方面的工程,开采矿山需要劳力,兴建研发中心需要劳力,铺设铁轨更是需要大量的劳力,这三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停下,必须齐头并进的开始工作,不过,好在关中陇右一带人丁兴旺,可以征发的劳动力极多,倒也不用担心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在李隆基的授意下,大唐各级政府官员,开始在各自的辖区内大量动员人力物力,准备进行利国利民的大工程。

    开采铁矿的工作已经进入正轨,自然不需要太费心,建造研发中心和铺设铁轨,都已经拥有了详细的图纸和技术参数,也并不困难,只是作为总设计师,李安必须两头跑,对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从而确保这两项大工程,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随着工程的持续进行,先后抵达的民夫越来越多,研发中心附近一共聚集了万余人,而铺设铁轨的道路上,更是陆陆续续的进驻了五六万人马,这还不包括远处伐木的樵夫,总人马超过十万,是妥妥的。

    有如此多的人力和物力,还有朝廷丰厚的财力,工程的进度进展的都非常的顺利,几乎没有遇到太大的难题。

    工部的官员,常年负责修路铺桥,协调和组织的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如何干活,如何调配,如何安排宿营和饮食,还有如厕和疾病等等问题,都必须要解决,而工部官员居然能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不得不让李安佩服。

    当然,这也是因为这些劳苦大众能够吃苦,简陋的宿营和饮食条件,他们都能够接受,而且,一般情况下,不容易生病,生病了,吃点草药就能康复,生命力可谓极为顽强。

    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所以,即便让老百姓遭受痛苦,也必须要做下去,妇人之仁是无法强国的。

    “李侍郎,按照目前的进度,一个多月,通往温泉宫的铁轨,就可以铺设完成了,而且,还是来回两条轨道。”

    负责协调劳力的工部官员,表情极为兴奋,铁轨一旦顺利完工,他的功劳自然不会小,获得升职的机会还是很大的,而且,在大唐之前并没有铁轨这种东西,若是日后,铁轨在大唐流行,他作为第一个负责建造铁轨的官员,一定会被载入史册,从而名垂千古的。

    而铺设两条铁轨,则是为了运输的方便,极大的增加铁轨的运输量,避免相向而行而造成撞车。

    “这只是个开始,日后,我大唐还会铺设更多的铁轨,你们要利用这次大规模铺设铁轨的机会,好好总结铺设铁轨的经验,为接下来更大规模的铺设铁轨,进行技术积累。”

    李安冷静的说道。

    作为铁路的总设计师,他看问题的角度当然更高,而且,大唐若要称霸天下,交通至关重要,没有四通八达的铁路,就没有威慑蛮夷的武力投射能力。

    “李侍郎提醒的是,下官谨记教诲,一定尽心尽力进行技术积累,为大唐的下一条铁路做好准备。”

    工部官员恭敬的回应。

    “好了,继续努力,本官还要到研发中心去视察。”

    见铺设铁路的各项工作,进行的井井有条,李安感到非常欣慰,在教育了工部官员几句后,带着护卫队伍,奔向研发中心,那里是日后大唐帝国诞生奇迹的地方,是大唐的重中之重,铁轨铺设的是否划算,完全取决于研发中心,能否造出蒸汽火车头。

    研发中心有五千亩土地,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面积,有万余劳力在此干活,包括修建院墙,以及建造内部的各种设施。

    李安刚刚抵达研发中心的工地,负责建造和协调工作的工部官员,便讨好的凑了过来。

    “李侍郎,研发中心的院墙,一个月就可以完工,内部的各项工程,最多两个月就可以完成。”

    李安点了点头,夸赞道:“干的不错,工地井井有条,每个人都在干活,你们要发扬建造黑火药工坊的精神,以更快更高效的速度,保质保量的将研发中心建造完成。”

    “李侍郎放心,下官吃住在工地,一定竭尽全力,将研发中心建好。”

    工部官员恭敬的向李安行礼道。

    “你们继续指挥众人干活,不必管我,本官自己四处看看。”

    李安挥了挥手,让工部官员将精力集中在工程上,而不是在自己这个领导身上花费工夫。

    站在一处高地俯视下去,整个工地的劳力,都在热火朝天的干活,而官员们则负责指挥,这一幅热闹的建设画面,是李安最喜欢看到的场景,尤其是站在高处往下看。

    这就像玩游戏一样,看着自己的基地,在一步步发展起来,心里的成就感可想而知。

    这个基地大部分区域,暂时都是空白,而那些开始建造的设施,则是李安目前迫切需要研发的产品。

    最左面的是研发蒸汽机的车间,旁边是研发显微镜的房子,那高高耸起的高炉就是最好的证据。

    再远一些则是超高倍望远镜的研究部门,主要负责研制一百倍率至两百倍率的望远镜,当然,还负责改良现在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