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验。

    既然李自成在商洛山中埋了一次宝,那能不能埋第二次宝贝呢?我觉得大有可能!

    第三点呢,就是李自成的行动轨迹,别忘了李自成放弃西安后,进入湖北境内,是要经过商洛山的。有了之前的猜测,再加上这一条,是不是几率更大了一些呢?

    所以我才在中,各种铺垫,让熊元霸又是跳崖,又是溯溪而上。跋山涉水,从水经注的松果山位置,一直跑到崤山的水流支脉,最后又费劲巴拉的跑到了商洛山区,才撞到了正在埋闯王宝藏的田见秀和张鼐。

    那么肯定有人要问了,你这么断定“闯王宝藏”就在商洛山,难道不能在其他地方吗?比如说九宫山,要知道李自成最后可是死在了九宫山。那么有没有可能是李自成想埋宝藏的时候,无意中被程九公撞到打死了呢?

    好吧,那么我们再说一说排除法。在放弃西安之前的事情就不说了,我觉得已经说得很详细了,那么再说说李自成放弃西安之后发生的事情。

    首先来说,李自成的战略计划是“大顺军倾巢沿江而下,攻占南京,以作发展”

    这个计划即使现在我看来,也未必是一个坏的计划,只不过执行的中途出了两件最致命的事件。

    第一个致命事件就是田见秀的“仁慈”坏了大事。李自成撤离西安的时候,发现西安的辎重太多没办法带走,于是下令田见秀一把火烧掉。但是田见秀也是穷苦人出身,知道这粮食的珍贵,烧粮食这事,比割自己的肉还难受。

    所以这个粮食就没烧,给后来的阿济格大部队获得了辎重上的重要补充。

    然而田见秀的这个宽仁的举动,非但给大顺军带来了灭顶的灾难,给老百姓也同样带来灭顶的灾难,这是田见秀万万没想的。

    李自成知道了这件事后,为了迟滞阿济格的追兵,进行亡羊补牢。在赶往荆襄的一路上,进行了残酷的坚壁清野行动,所过之处皆成废墟。连水井也全部填死。即使有侥幸逃到山里的居民,回来之后也无法生存了。

    第二个致命事件就是放弃襄阳,把所有人都叫上,全力攻打南京。不得不说,由于建国事件短,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这是一个重大的失败。

    当时荆襄都在李自成军队的控制之下,而襄阳更是经营了一年之久,当时的襄阳的守将白旺就建议留下一部分人来镇守襄阳,阻击阿济格的追兵,但是李自成拒绝了这个建议。

    我旅游的时候去过襄阳,城墙周围就是汉水。不到实地你绝对不知道那种震撼程度。可以说在蒙古铁骑挡在襄阳城外十几年是绝对有道理的。如果当时听从了白旺的建议。历史还不知道会如何改写。

    总之,当时的情形很有意思,整个地图变成了一场奔向南京的接力赛,跑在最前面的是左良玉的队伍,中间的是李自成,最后面追的是阿济格。而他们的目标都只有一个,就是南京。

    那么我为什么要在这里花上大量的篇幅说这件事情呢,因为在这种接力赛一般的跑步中,是很难有闲暇再去分出兵力搞什么“闯王宝藏”的。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误区是,并不是说李自成的十几万人堆成一个小堆或者一个军团往前跑,其实当时的阵线拉的非常的长。

    这就跟淝水之战的时候一样,苻坚这边都打败回城了,那边从各地抽调的部队还没赶到战场。

    李自成在这一场接力赛中,被阿济格的部队追杀得有多急呢。就是这一路上,作为大顺军武将首脑的刘宗敏、文官首脑牛金星、宋献策全部被俘。老营家属部队被抄。甚至准备攻打南京的几百艘战船都被截获。

    等这几百艘好不容易收集起来,准备去攻打南京的战船被烧掉后,大顺军攻占南京的计划就彻底破产了。

    于是大顺军改变了行军路线,转向西南,最后,就是九宫山遇到程九公民团的事件了。

    那一起事件完全是一场意外,然而历史就是这么爱开玩笑。

    头号人物李自成意外身死,二号人物刘宗敏和牛金星、宋献策或被杀,或被俘,或投降。

    大顺军这个时候其实还是有实力的,并不像大家以为的是,李自成走到九宫山已经穷途末路了。

    真正最大的打击是群龙无首,此时李自成的侄子李过和高一功领着北路军还在千里之外。南路军官职最大的是权将军田见秀,和李自成最亲厚的是干儿子义侯张鼐。

    结果田见秀在焚烧西安粮草辎重的时候出过重大失误,此时大顺军这么惨,和田见秀有直接关系。

    而张鼐在九宫山和李自成一起出去的,结果李自成死了,干儿子张鼐自己却完好无损的跑回来的,这个事任你有千般的理由也无法原谅。

    所以说这时候有能力领导大顺军的两位高级将领都犯了政治错误。组织结构一下子就散了。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后来尽管又跟满清持续作战了十几年,终究还是埋骨青山,令人唏嘘。

    ————————————————————————————

    总之,按照我的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