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个被斗败的公鸡,又如一个被牵了线的木偶,身不由己地吆喝一声,赶牛上路。

    无良脸上挂着无赖式地微笑,紧跟在数不近的后面,贼眼溜溜地到处逡巡。他时而偷眼瞄了瞄邞这,时而回过头望望邞这的妻子。不过,当他看到邞这妻子旁还站了个气宇轩昂地带剑男子后,那脸上无赖式的微笑到底也僵硬了些。看来,牟嘉的出现让他很意外,也让他很有触动。无良的出现让邞这和数不近更没了话说,对邞这来说,无良根本就象一只苍蝇一样恶心,对数不近来说,他不得不开始担心无良会不会讹他的货物来了,虽然他更有理由相信无良其实是来找邞这的麻烦的。

    虽然认识邞这的时间并不长,数不近却很认可邞这,觉得人家不仅出手大方,见识广博,为人还有担当。数不近暗下决心,如果无良真的是想对邞这不利的话,无论如何他也要替邞这和无良斡旋一番。

    理清了头绪,数不近心里轻松起来,又开始和邞这有说有笑起来。邞这明显是个很成熟的人,胸中装的事多,虽然心里有想法,但是人皆根本是喜怒不形于色,也随着数不近说笑起来。

    宋国的道路修得很好,不仅是因为周天子把好路一直铺到了商丘,还因为宋国是殷商的遗民,而殷商是一个商业国度,基建工作做得超级棒。

    数不近一行人出了郊外,因为路好,话又不多,所以走得很快。走了大约十里地(注2),到了一处庐馆(注3)。由于这里还离商丘比较近,所以这里的旅客也特别的多,摩肩擦踵,熙熙攘攘。数不近他们的两辆牛车在这里显得比较碍事,施展不开。邞这皱了皱眉,示意数不近稍微歇息一下就走了。数不近会意,招呼大家喝了点水,又吃了一些糗(类似炒面疙瘩的干粮),于是催促大家赶快上路,到下一站再歇息。

    在庐馆里,数不近突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一个负责照顾来往行人的牲口,提供草料、饮水的老头。数不近眼皮一跳,差点没喊了出来。

    “叔父!”数不近凑近一看,差点没给这人跪下了,“你怎么在这里,我还以为你……。”数不近欲言又止,激动得眼泪差点都要掉下来。原来这个老头竟然是季献的亲身父亲!

    老头自然也是认得数不近的。他们老俩口就季献一个男娃,数不近从小和季献一块鬼混,老头怎能不认识?季献出事后,可怜老两口为了混口吃的,背井离乡,来到驿站打工(注4)。所以,老头一看到数不近,那就跟看到了亲儿子差不多,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

    备注

    1)为了更好的说明邞这的性格,这里稍稍简介一下宋国的背景。

    宋国是商朝遗民建立的一个国家,但他是春秋时候最讲究的一个国家。那里民风淳朴,从上到下都讲究礼仪。传说中的“仁义之师”说的就是宋国国君宋襄公带的队伍。

    宋襄公,以现在的话说,就是讲究人,太讲究了。讲究到什么程度,大家都知道孔融让梨的故事,而宋襄公让的不是梨,他让的是皇位。他认为他哥哥比他更仁义,非要把皇位让给哥哥,但是因为哥哥是庶子(不是皇后生的),他是,所以皇位没让出去,但这可以看出这个人很讲究。他最讲究的时候就是在打仗的时候,跟楚国打仗,楚兵过河过一半的时候,有人告诉宋襄公赶快打(顺带说一下,当时国与国之间正式的战争,国王都是要亲自上阵的)。的确,要是会打仗的,如韩信这号人,那还等什么,趁他立足未稳,打,不仅打,还要牵着鼻子打,创造条件让他渡不了河再往死里打。可宋襄公不,他认为: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也不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年人。古人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自己也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所以说宋襄公仁义(仁义一定要用东北话来说)

    有人认为宋襄公迂腐,特别是伟人也说他是“蠢猪”。其实应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周朝的建国根本不是“人治”,也不是“法制”,而是“礼治”。后世北宋的开国宰相赵普靠“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周公用一部《周礼》治天下,也不知道高明多少倍。直到今天,《周礼》的思想还在影响着亚洲主要的国家s。

    人类社会走到今天,波澜曲折。我们今天是所谓的“法制社会”,而早期在商朝的时候,我们是“神治”社会,商朝的最高统治者其实是“神”。根据后世摸金校尉的估算,光知道的被用来祭祀的活人就有一万多人。周当时是个小国,在商朝“神治”统治下,深受其害。因为商祭祀的活人中,主要就是他们提供的。所以,到了周当家作主的时候,就重新定了规矩,不再是“神治”,而是“礼治”。礼治没有法律效应,它其实是一种信仰,靠大家自觉遵守。你想想,这是三千年前!中国人的主旋律是个个谦谦君子,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再反观后世的“人治”和“法制”社会,哪个国家,哪个朝代可以和周朝比?“礼制”的光辉照耀人类社会三千年,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一座丰碑。

    既然扯这么多了,顺道再讲讲孔子。孔子是鲁国人,其实也是商朝的遗老遗少。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