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杨鹤收降了神一魁之后,将其封为宁塞副统领的虚衔,让他带领手下的弟兄,协同宁塞守备吴弘器守卫宁塞。

    这件事一传开,杜文焕气得浑身栗抖,体似筛糠。夜晚,他在自己的帐中喝起了闷酒。

    帘栊一起,洪承畴走入杜文焕的帐内:“杜将军真是好雅兴,在此独酌,也不请我。”

    杜文焕见是洪承畴,赶忙起身:“洪大人,请坐。”

    二人推杯换盏,喝了几盅,洪承畴问道:“杜将军可知,此次杨总督已经委命神一魁为宁塞副统领,把守宁塞了?”

    杜文焕哼了一声,说道:“此事末将焉能不知。”

    洪承畴故作惊讶问道:“既然将军知晓,为何不向总督大人陈说厉害?”

    杜文焕叹了一口气:“我乃区区一将,焉能左右总督大人的意见。”

    洪承畴点了点头:“杜大人说得在理。但不知杜大人今后有何打算?”

    杜文焕想了想:“我是不可能和这些反贼在一起的。我打算离开此地。”

    洪承畴的脸上闪过一丝不屑:“杜大人,你全族的血海深仇就不想报了吗?”

    杜文焕的眼眉挑了挑,叹了一口气说道:“如今神一魁已经招安,有杨总督的庇佑,我如何报这血海深仇?”

    洪承畴看了看门外无人,探身在杜文焕的耳边耳语了一番。再看杜文焕的脸色变得愈发凝重。最后,洪承畴问道:“杜将军,你觉得如何?”

    杜文焕用一种犹疑的眼神望着洪承畴:“这能行吗?”

    洪承畴脸色一整:“当断不断,必留后患。将军莫要犹豫。”

    杜文焕沉吟半晌,最后看了一眼洪承畴:“洪大人,此事事关重大,还请让我思量思量。”

    洪承畴见杜文焕犹疑不定,也不好勉强,起身告辞。

    杜文焕望着洪承畴的背影,嘴角显现一丝冷意。

    第二天,洪承畴来找杜文焕。杜文焕已经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离开了。

    神一魁投降之后,对于陕西各路起义军造成了很大的震撼。神一魁武艺高强,杀法骁勇,俨然成为了杨鹤身边一员大将。为了表现,神一魁为朝廷甘当先行官,所到之处起义军纷纷投降。

    这些投降的起义军首领中比较出名的有拓先龄、金翅鹏、过天星、田近庵、独头虎、上天龙等。

    为了招抚这些流贼的头头,杨鹤在宁州城楼上摆了一张皇上的座席,让这些贼首跪拜,口喊万岁。而杨鹤自己则当众宣读圣旨,命令他们发下誓言,或从军入伍,或解甲归田,永远不做贼。

    这杨鹤也是两榜进士的底子,按理说是个聪明人。但不知抽的什么疯,居然摆出了这样一副做派。

    这些起义军的首领一个个都是耗子精,你说咋办,咱就咋办。仪式办得很隆重,气氛也是相当得融洽。

    一旁的洪承畴冷眼旁观,心中冷笑不已。

    四月,镇守河曲的王嘉胤已经被延绥东路副总兵曹文诏给围了六个多月。此刻的他心急如焚。曹文诏刚来河曲的时候,王嘉胤并没有把曹文诏放在眼中。可是两方对了几阵,王嘉胤便感觉不妙。

    曹文诏号称曹阎王,枪急马快,武艺超群。王嘉胤连同手下的所有首领均不是他的对手。几仗下来,起义军伤兵损将,士气十分低落。后来,王嘉胤干脆紧守城池不出战了。

    这一日王嘉胤正在议事厅与群雄商议,一名探报突然来报:“启禀大王,现有张献忠将军前来求见。”

    王嘉胤眼前一亮,急忙说道:“快快有请!”

    不大会儿的工夫,一名黄面黑须的年轻汉子走进议事厅,冲着王嘉胤拱了拱手说道:“大王,好久不见。”

    王嘉胤急忙起身相迎:“张将军,辛苦了!”

    前些时,张献忠奉了王嘉胤之命到四乡八镇筹措粮饷,直到今日才回奔河曲城中。

    张献忠摆了摆手:“大王不必客套。卑职刚才见城外曹文诏甚是嚣张,但不知大王为何不与其开仗?”

    王嘉胤脸上微微泛红:“张将军有所不知。我军已经与姓曹的见过几阵。奈何无人是其对手。”

    张献忠双眉一挑,扫视屋中群雄,冷笑道:“我河曲城内英豪无数,却无一人能退此贼?真真令人可笑。”

    王嘉胤连同厅内所有人都低头不语。

    空气好像凝固了三分钟,张献忠抱拳拱手说道:“张某不才,愿出城生擒曹贼,献与大王。”

    王嘉胤笑着点了点头:“王某愿张将军旗开得胜,马到成功。不过,张将军,你还是要多加小心为上。”

    “料也无妨!”说罢,张献忠一甩征裙,扭头大步走出议事厅。

    在大厅的一角,有一人鼻子哼了一声,没有说话。此人正是李自成。在他的身边站着一个瘦高个子的男子,约莫四十左右的年纪。

    男子望向李自成,问道:“自成,你这是为何?”

    李自成望向男子:“舅舅,这张献忠特已地猖狂。那曹文诏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