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6)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酷夏中人们一天天熬着, 终于熬到了立秋,但并没有梧桐叶落, 太阳依旧很大,蝉依旧燥着, 起床时席子依旧粘后背, 这样立秋,沈韶光实在没什么心思“贴秋膘”。

    又熬了几日, 进入末伏,天阴, 微有些风, 终于似乎有了点“秋意”。沈韶光活泛过来,宣布她要吃“烙饼摊鸡蛋”。

    并且要求多多, 饼要厚一点,里面要有七八层瓤, 不要薄薄春饼,不要发面,不要加肉馅儿, 不要加椒盐, 不要放腌香椿芽, 不要加很多葱花对卷鸡蛋大饼来说,那些都是“异端邪说”, 就要只放盐和油烙大饼, 这样才不会抢了所卷之物味道。

    于三让她气笑了“那炒鸡子是不是也只放盐或者只炒蛋白、只炒蛋黄”

    沈韶光耍起网络时代贫嘴“鸡蛋与葱花才是绝配, 没有葱花炒鸡蛋是没有灵魂。”

    于三“呵”一声, 灵魂

    沈韶光想了想,“用大饼卷烤羊肉串儿也不错,卷炸小肉丸子,炸鹌鹑蛋,炸茄合子唔,炸些小鱼小虾也好,酥脆酥脆。其实我们卤猪耳朵、卤猪脸子肉也很适合卷着吃啊。”

    于三连“呵”都不“呵”了。

    沈韶光其实就是一时说溜了嘴,看于三公主神色,赶忙打住“还是卷鸡蛋,卷鸡蛋”

    阿圆和阿昌哈哈大笑。

    沈韶光觉得自己这老板娘当得真没尊严。

    中午时候,沈韶光到底吃上了她大饼卷一切,并成功地吃撑了,而且吃时候被早来食客看到,也点了一份,然后一个传一个,让唐朝人民也过了个地道末伏日“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大饼摊鸡蛋。”

    看着堂上食客们一个个捧着比胳膊还粗卷饼或斯文或粗犷地吃着,于三是真没脾气了。你要说春天时候咬春吃春饼,是都想吃个新鲜,这会子,大饼卷各种肉、蛋、菜,有什么特别至于吗

    沈韶光在柜台后笑眯眯地看着被自己安利到客人们,目光扫过某个格外优雅从容,便想到林少尹,不知道清风朗月林少尹捧着大饼开啃是个什么样景象

    这阵子林少尹似乎有些忙,时常都是晚饭以后小酒肆快打烊了来坐一会儿。沈韶光猜他在忙皇帝秋祭以及京里谣言事。人家这个时候来,沈韶光再恶趣味,也不能上大饼卷一切,只好给蒸一碗蜜糖牛乳蛋,或者更干脆直接上蜜桃酪浆。

    小酒肆里岁月静好着,外面气氛却颇有些紧张。听闻城西北蛤蟆沟子蛤蟆死了很多,弄得京里人议论纷纷;粮肆里米粮涨价越来越多,有米粮店干脆只开下半天,又贴出断货告帖,有人怕买不到粮,在粮肆门口排起了长队。让沈韶光恍惚看到了前世抢盐场景。

    阿圆问“小娘子,咱们也再多存些米粮吧我听人说什么丙戌炎炎,丁亥难难,今年不就是丙戌年吗明年会不会有什么事啊会不会真没东西吃啊”

    沈韶光早在谣言初起时候就在后面仓房里囤了些米粮,够小酒肆用上两个月,这会子却不着急了两个月朝廷应该能把这事摆平了吧摆不平就差不多该乱起来了,囤再多粮食也没用,反而招灾惹祸。

    沈韶光安慰阿圆“傻孩子,哪那么多未卜先知啊今年虽然热,但是雨水还不错,听卖鱼曲大郎说夏粮收成还行,秋粮应该也问题不大,所以,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阿圆听小娘子说得在理,也便不理会了;阿昌是万事不管,只听小娘子;于三早在沈韶光半个多月前囤粮时候便问过了,此时见京里果真如小娘子说得一般粮价攀升,摇摇头,钻进厨房去忙他自己。

    末伏最后一天,外面下起细细雨丝,伴着点小风,舒适凉爽得很。

    总是冷漠脸于三看看天,难得地说了一句“一阵秋雨一阵凉啊。”

    沈韶光笑起来,这就秋雨了保证天晴了还是热成狗。

    于三瞥她一眼,沈韶光赶紧收一收。于三想起她前两天说“贴秋膘”,突然道“今日这膘可以贴了。”

    可见今天这场凉快雨着实得于三公主待见,为让三公主高兴,沈韶光笑道“肉贩来了看有没有猪肘子,我给你们炖肘子肉吃。”

    让沈韶光说着了,今日果真有肘子,又肥又大又新鲜,沈韶光把两个肘子都留下了。

    正在清洗猪肘时候,外面坊丁敲锣,在坊门口和坊内主要街道路口贴朝廷布告。把肘子用清水泡上,沈韶光洗净了手,打上伞出去看。

    嚯竟然把谶语谣言制造者抓住了

    始作俑者是玄真观道士们,这观主清虚是从终南山上下来“高士”,便是他编造谶语,让弟子散布出去,又派人药杀青蛙,妄图挑动人心不安。据其弟子说,下一步还计划往水井下药并使用魇法制造灾役,然后清虚再出面“祛灾驱邪”,以获取名利。

    “竟然是他”围观百姓一片哗然。

    沈韶光挤不到前头去,便在后面听科普。

    “看着仙风道骨,没想到是这样人太常鲁少卿宴客,他便是座上宾,这道士似与不少公卿都相熟。”

    “你不晓得,这观宇便是一位韩刺史捐与他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