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7)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声嚷嚷着“院长,中了,中了,李念原乡试第二,卢荀第三,两人都中了”

    马车里的徐承志此时忽然想起,是了,今日是乡试放榜的日子,而甲班的今年都参加了乡试。

    他露出一丝欣慰却又有些期待的笑容,他想,三年后自己回来,应该也会有这样一天。

    可回到淮安的徐承志体验了一把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给徐老太爷出殡时,徐承志的父亲操劳过度倒在灵堂前,就在他一把骨头快散架的时候,徐家在江宁的亲戚杀到了淮安,还敲了淮安府的登闻鼓。

    原因也简单,他们要分徐老太爷留下的家产。

    对徐承志的父亲来说,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但那群亲戚振振有词。说徐老太爷当年起家的时候徐家各房都出过钱,这些年徐老太爷“心怀愧疚”一直养着江宁的亲眷们。如今徐老太爷死了,他们理当分家。

    徐承志可算是见识了人间的恶毒,徐老太爷是大家长心态,才会去接济那些老家的亲戚们,如今他尸骨未寒,这些人却用分家产来报答他。

    徐承志的父亲本来就病着,被这群人一气,差点直接背过气去。

    十五岁的徐承志站在祖父的灵堂前,在淮安知府的调停下,被迫分出了徐老太爷在江宁的绸缎庄。

    徐父幸得老天垂怜最后捡回一条命,但他的身子再也不适合做东奔西走的商人。

    徐承志同父亲开成公布地深谈了一次,决定放弃考科举的路回家继承家业。

    徐父老泪纵横,拍着徐承志的肩膀直说对不起他。可徐承志倒是想得开,天大地大总得有条路,一扇门关上了说不准还有别的门会开呢

    分家后,徐承志继承的家业清点了一番如今的产业。徐家如今领有盐窝,还有一处专营的小盐场,每年盐这一块的进项是白银二十万两。此外还有在淮安、扬州等处皆有分号布庄合意庄,这一块一年也有二十万两的进项。徐家完完全全能挤入两淮中等富人的行列。

    这样规模的生意光伙计就有上千人,布庄分号又有十家,要管理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徐承志这人的性格就是少年老成,写的文章朴实,学做生意也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在守孝的三年之中,他先在扬州混迹了一年,熟悉整个盐务和盐道。然后接下来的两年里他轮流将十家布庄都待了一遍,熟悉每个分号的管事以及伙计。

    徐承志为人就是如此,他不是天纵奇才,但是做事十分细致,且极有耐心。

    等三年守孝期一过,徐承志便奉父母之命成亲。

    徐家因为徐老太爷的“高瞻远瞩”,在婚配时也跻身了淮安一代的上层阶级。

    徐承志如今身上又有了功名,陈秀才亲自为这个外甥的婚事牵头,最后定下前明江苏学政刘继业之女。

    刘家是书香世家,听说徐家是盐商原也是不同意的。后来经过陈秀才多番劝说,外加又亲自见了徐承志,刘继业对他甚是满意终于答应了这门亲事。

    于是在徐承志守孝期满的第二个月,徐家就热热闹闹地把刘家小姐迎进了门。

    这位刘家小姐无论是外貌性格都是上上的人品,婚后小夫妻两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刘小姐进门后头一年就生下徐家长孙,第二年又生了长女,二十岁的徐承志便成了儿女双全、家业丰厚的儒商。

    但老天爷又一次作弄了徐承志,长女满月后不久,刘小姐却因一场风寒离开人世,于是徐承志就做了有一对儿女的鳏夫。

    徐家当然不可能放着他这样孤身一辈子,刘学政既疼惜外孙和外孙女,又疼惜女婿。于是便想把次女嫁给徐承志当续弦。

    徐家人自然是无不同意,一来刘家女儿的人品从刘小姐身上就可见一般,二来刘二小姐是两个孩子的亲姨妈,对孩子们也是好事。

    但出乎意料的事,从来都顺着长辈们心意的徐承志这回却拒绝了这门亲事。

    秦淮河上的一艘画舫中,徐老爷还在孜孜不倦地劝着儿子,试图改变他的心意。

    “承志啊,你才二十岁,难道就打算就此孤独终老吗就算你能接受,可大郎妞儿呢,你就忍心让他们从小没有娘吗”

    徐承志望着半空中如女子柳眉一般的一弯新月,淡淡地说“爹,芸娘临终的时候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但我从她的眼神里看了出来,她是有多担心我续娶之后会忘记她,又是多担心新夫人对孩子们不好,所以我那时候就答应了她,十年之内我绝不续弦。”

    徐老爷重重地叹了口气,他深知儿子性格虽然温和,但骨子里却执拗。

    “你这孩子,就是太重情重义。罢了罢了,你既答应了她,十年就十年吧。”

    这时,岸上一行人提着灯笼往这而来,徐承志起身整了整衣摆。

    “爹,家里的事回去再说吧,他们来了。”

    说话间画舫一晃,或轻或重的脚步声涌了进来。

    “徐兄,哎呀呀,抱歉抱歉,被事耽搁来晚了。”

    一个又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