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头太贵了,即使拿粮食来换也很不值得。

    范晶晶准备让卖馒头的走货商人,收一些粮食上来,再来范镇换面团,然后再多换点馒头,可以自己吃或者是多拿些钱。

    不过她只是把想法告诉孙二郎,至于什么方法最好,他们这些实际操作的人比范晶晶更懂,尤其是这段时间以来,孙二郎已经完全承袭范晶晶的想法,有了做生意的新概念。

    很多知识都是戳破一层窗户纸当窗户纸被戳破,他们能够看到外界的世界的时候,就能够自己判断出外界的世界,什么对他有利,什么对他来说是没有用的,他会看到对自己有用的地方,来审慎自己的胆子,是不是该追求眼前的利益。

    所以人们总在不同的时刻踏出他的脚步,当然也有人宁愿守着自己的田,但是也可能把自己的田发扬光大,吃饱穿暖。这样他就不用跟着别人一起离开自己的家乡。

    是她的身边永远会充满着变化,因为别人变他不变的时候,他在身边也不得不改变。

    对这些人来说,身边的变化,往往也是他不能够接受的。

    新产品要推广出去不是太困难的事情,孙二郎觉得困难,是因为范晶晶的目标不是那些商人,也不是那些有钱人,做出来的馒头能够放两三天,但是也不能够久放,所以只能够在长安附近卖。

    但是馒头虽然比一般的长安小吃还便宜,但是却比一般人一餐所吃的饭菜贵了那么一些。

    而范晶晶的理想目标是让每个人一天都能够吃上一个馒头。

    如何让不习惯消费的农人,也消费馒头,对孙二郎来说这是最大的困难点。

    幸好卖给农家的馒头不一定要用金钱,也可以用粮食,而且粮食的价格,还算的是市价,而不是这些商人到田地里收购的价格。

    对于这些农人来说也不算是太贵的消费。

    不过这样的消费前提是他们的粮食有剩余。

    但是,粮食一般来说都不够吃,怎么会有剩余呢?

    他们的粮食本来就不够,他们吃饱馒头虽然好吃,但是更不足以吃饱。

    只不过不用煮食之后,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在工作上面,但是他们缺乏这些时间吗?

    孙二郎想到了范家庄园的农田,似乎大家也不用太多的时间工作,就能够有充足的食物可以吃。

    最主要的是范家庄园的农田可以精耕细作,田地的产量还不少。

    忽然孙二郎明白了,范晶晶的心里。

    这些来以工代赈的人,有不少人是把家里的粮食存下来,留待明年。

    今年的粮食,就想办法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吃到,要保证能够不饿死,撑过去,他们希望来年能够有个好收成。

    然而他们来到范家镇,自然见识到范家镇的农田的耕作方式,甚至有些人就参与了耕作方式,范晶晶对于范家的农业作坊,非常的重视,只要是农具往往都能够打造的非常的精良,并且在范家镇开设了很多的店面来出售,只不过生意不是很好,大部分是销售到其他地方去,反而是长安附近除了牛家人之外,几乎很少来购买,幸好这段时间皇庄还有魏房秦杜四家来购买,打开了长安附近的销路。

    虽然范晶晶让长安附近的农家可以无息贷款,这是大旱的关系,他们几乎都放下田地,没有办法耕种,他们手中也没有余钱,欠钱的事情越往前越好,他们也知道范家作坊的工具很好,还不见得能够抢上,但是想到要花钱,心里就舍不得。

    在他们心里欠钱事大事情,而且往往会借钱的都是一些高利贷。

    虽然范家镇钱庄的办事人员跟他们说,这些钱不用利息,他们心里还是觉得好悬。

    以前的人在出借钱的时候,说起来都非常的慷慨,再收回钱的时候就各种尖酸刻薄。

    虽然范家庄园帮助了他们,但是他们也没有全然对范家庄园就产生信赖,顶多比信赖别人,多了那么一点点。

    提示除了熟悉的人之外,他们也不诚心信赖别人,这个世界是充满恶意的。

    在大唐想要做生意必须建立起信用,别人才会信任你,所以很多生意尤其是跨城的生意,人们往往是长时间的往来之后才慢慢的把生意规模扩大。

    一个陌生人想要得到别人的信赖非常的困难,所以范晶晶刚开始在长安城开的小店还能够得到大家的信赖,但是想要大笔买卖却不太可能。

    范家庄园这里,要不是生产一些好东西,让别人只能来这里购买,别人也不会眼巴巴的到范家庄园里来。

    毕竟谁知道这些东西的质量怎么样?

    但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的,结果他们也只能摸摸鼻子认了。

    不过他们可以暂时不买,范家镇住久了他们也是有眼力劲的,他们发现这些商品其实生产量越来越多,只不过来买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不至于没有商品可以买,所以到时候要回家的时候,再想办法买一些就好了,到时候回家种田就能够省时省力。

    而且在范家镇这里,他们不只能够以工代赈,赚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