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自此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似可这么理解:为什么打你?我看你不顺眼。

    距离当世最近的南唐后主李煜是个很不走运的君主。他即位之时,南唐正值淮南败后,丧师失地,国库空虚,朝廷内外惊慌失措。李煜既无文治的才干,又无武治的方略,只知道干着急。李煜性格文弱,缺乏大丈夫英武刚断的气概,然既为一国之主,受命于危难之际,肩负收拾残局的重任,自当义不容辞。况且李煜本身也并非毫无胆识,如何应付当前困难,还是有些打算。

    李煜即位后,首先奉表宋廷,不仅频繁入贡,在礼节上也更加卑屈,以求得对方的优容,有点晚清向西方列强的态度。尽管当时南唐已经称臣纳贡,可宋廷的疑心并未消除。李煜既要卑词逊语以取得赵匡胤的宽容,又要防患于未然,避免吴越国侵扰造成意外纠纷,以防给中原用兵提供口实。李煜不是在拖延时间,而是妄想改变北宋对南唐的基本态度,指望人家不打自己,最后当然只是一厢情愿了。不过,尽管李煜最终未逃脱国亡家破、“一朝归为臣虏”的厄运,但在当时,南唐的卑恭屈礼毕竟使其在一段时间内还是保持了和平局面,毕竟太祖东征西讨的,军费浩繁,必须得休养生息一阵才行。

    李煜政治低能,却是个艺术天才,精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如《虞美人》等,被称为“千古词帝”,和北宋末年的徽宗完全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其结局有着惊人的相似,后人常常拿他两人来比较。不过,使他丢掉性命的也是这首流传千古的《虞美人》中“故国不堪回首”和“一江春水向东流”。宋太宗借此用马钱子毒,也叫牵机引杀之,下场悲惨。

    马钱子其主要成分是番木鳖碱和马钱子碱,《基督山伯爵》中的艾德蒙就是用这东西把法官一家都干掉的,可见报复的手段是无问东西,古今通用的。马钱子碱会破坏中枢神经,导致强烈反应,最终会导致肌肉萎缩,绝对是比得上鹤顶红那些毒的。其间中毒者会窒息,无力及身体抽搐。中毒者会先脖子发硬,然后肩膀及腿痉挛,直到中毒者蜷缩成弓形。并且只要中毒者说话或做动作就会再次痉挛。尸体仍然会抽搐,面目狰狞。太宗的狠毒,从这里可见一二了。

    再说说南京的景点,多灾多难的南京,每遇二三百年就要遭回浩劫,所以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想体验一把王谢的风流,就必须去趟鸡鸣寺,鸡鸣寺有一口灌园的井,据说,南朝的皇帝陈叔宝,沉溺于美色。隋朝大军打来的时候,陈叔宝慌慌张张带着张孔两个妃嫔,躲入景阳楼枯井中。张贵妃和孔贵嫔吓得泪流满面,淌下来的胭脂沾湿了井栏,石栏留有胭脂痕,这口井也因此得名胭脂井。

    “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八景之首”的莫愁湖在华严庵里,园内楼、轩、亭、榭错列有致,堤岸垂柳,海棠相间,湖水荡漾,碧波照人。胜棋楼、郁金堂、赏河厅、水榭、抱月楼、光华亭、曲径回廊等掩映在山石松竹、花木绿荫之中,一派“欲将西子莫愁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云飞”的宜人景色。

    十里秦淮是南京繁华所在,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一水相隔河两岸,分别是南方地区会试的总考场江南贡院,另一畔则是南部教坊名伎聚集之地。从夫子庙前的画舫上游历一番,遥想当年的良辰美景,风花雪月,才子佳人,十里珠帘,六朝金粉,让人忍不住唏嘘慨叹。宋代,这里逐渐复苏为江南文教中心。明清两代,十里秦淮迎来了她历史的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让人浮想联翩。

    南京故宫,又称明故宫、南京紫禁城,是明朝首都应天府(南京)的皇宫。建造前后历时二十余年,占地面积超过101.25万平方米,是中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被称为“世界第一宫殿”。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其建筑形制为北京故宫所继承,为明官式建筑的母本,是北京故宫的蓝本。

    后来明故宫变成一堆瓦砾,原因有三:1、朱棣迁都北京,如此之大的明故宫只有极少数维护人员,后来明中期遇到大火等,加上地基下沉等,导致明故宫遭到荒废。2、清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开始了蹂躏明故宫。首先,南京故宫已经被清廷改成满城,旗人都居住在原本的南京故宫里面。其次,对南京故宫进行大规模的改动,一些大殿之类的改成了将军和都统衙门,还有部分大殿被拆毁,改建成一栋栋居民的住房,用来供给旗人居住。基本上清军修房子,只要缺什么材料,都会从明故宫里拆毁。3、太平军攻陷南京时,在满城与清军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昔日皇宫成为战场,大战后的昔日明故宫基本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斓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南朝梁武帝时期,佛教盛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