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初夏的柘县,天已是开始有些燥了。
孙承宗担任李知县的师爷,已是有半个月了。
签押房里,他拿起笔写了几个字,又想了想,从笔尖间里挑出几根断毫后,点了点头当下胸有成竹地奋笔疾书,一篇文章片刻在他手里写好。
然后孙承宗将文书给李知县过目,李知县笑着道:“孙先生,呢我还不放心吗?不用给我看,直接贴上去就好。”
孙承宗道:“太尊还是看一眼的好。”
见孙承宗坚持,李知县拿起读了,看后却是赞不绝口,一字不易的让孙承宗张贴去了。
孙承宗点点头,当下命衙门书手抄写好几份后,就贴了出去。
这告示在柘县张贴后,顿时县里乡里就炸开了。
于家沟,就挨着县城。
告示张贴后,于家沟里长就拿起锣敲了起来。
上百名村民从地头上被叫到村头,里长大声道:“乡亲们,官府又要开河了!”
村民们纷纷嚷道:“知道了,知道了,又不是第一次,若没其他事,我们就散了。”
“还以为什么事,咱们还要种庄稼呢。”
里长双手压了压道:“这一次不比以往,朝廷除了开河,还要引河灌淤,打坝淤地。”
“大伙听清楚了,是打坝淤地!咱们村东头那五千多亩地,都在坝里。”
消息一出,村民们都炸了。
众人纷纷道:“真的假的?”
“官府肯办好事?俗话说的好,沟里筑道墙,是拦泥又收粮啊!”
“这打坝淤地的好处,大家是都知道的,那坝里的淤田就是个粮囤子,再烂的地都能收粮食。”
“何止是烂地,就是不长庄稼的斥卤地,只要的河水淤泥一灌,立马就成了好田啊。”
“那村东头我家有十几亩斥卤地,原本是好田的,结果河水泛滥,十几年前给泡坏了,原来的良田成了种什么庄稼也长不了的斥卤地。若是淤泥一灌,又成了好田。”
“十几亩算啥?我家还有一百多亩呢?那是祖传的,上个月西村的高大麻子,要我一亩三钱卖给他,都没答允呢?”
这斥卤地就是现在的盐碱地,过去黄河泛滥,若积水不退,土壤容易盐碱化,就成了盐碱地。
想要将斥卤地变回良田的解决办法,就是引黄灌淤,引黄河浇灌,冲洗盐碱,然后形成新的土层。
这一点早在先秦时,就已经采用了。史记河渠书有云,用注填阏之水,灌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
至于左出颖给林延潮提出的疏通贾鲁河,就是用这等办法,他用挖通的引河的泥土筑坝,形成月堤将河岸圈住,然后引水灌淤,将坝内的土地都变作淤田。
这一套的手法,咱们老祖宗可是有两千年的经验。
听说官府要打坝淤地,老百姓们纷纷打听各自家里有多少亩斥卤田。
这时一人道:“孙二傻,你家里有二十亩斥卤田,不是发财了?”
“发什么财,官府会给你白修?你真当我是二傻啊!”孙二傻一点也不傻回嘴道。
“总甲,他们是要我们村出人还是出钱啊?”
里长听了道:“这我看看告示上怎么说?”
里长看了一阵,也看不明白,然后拉一名年老的书生道:“牛相公,你是读书人,看看这告示上怎么写的,我好几个字不识的。”
那年老的读书人,穿着长衫,袖子上都是补丁,但即便如此,下面大字不识的庄稼人对他也是很敬佩。
这牛相公咳嗽了两声,将告示读了一遍后,众人纷纷问道,牛相公,你看的如何了?
牛相公不耐烦道:“不要呱噪,容我慢慢看,有了,告示上说,每里最少要出二十男丁,每个男丁一个月可领五钱银子,男丁每村不限,是越多越好。”
“什么那不是官府不要钱给咱们修?有这么好的事?”
一名村民道:“是啊,你也不看现在谁是知府,那是林青天啊!”
“去年我们村没饿死人,都是多亏了他啊。他来归德后,你看过去那些狗仗人势的衙役,哪个敢下乡催科的。”
“林青天是好官,为了咱们老百姓着想的好官,他知道咱们柘县,啥也不多,就是被黄河水泡坏的斥卤地多,于是就趁着开河的机会,给咱们老百姓打坝淤地呢。”
“这一次咱们又托了林青天的福了。”
“这样的好官,过去怎么不早一点来咱们归德啊!”
老百姓们听闻官府免费给他打坝后,满脸都是喜色。
“过去咱们靠天种庄稼,雨大冲良田,干旱难种田,现在有了粮囤子,咱们还怕什么?”一名老农激动地道。
“有林青天在,咱们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好日子了。”
“不止是好日子,一天过的比一天好!”
里长见此道:“大家都说林青天好,那么打坝的事,你们去不去?”
众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