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走在繁华的市井中,苏瞻对什么都感兴趣,这个摊位看看,那个摊位摸一摸。苏公子兴致勃勃,可就是不买。

    摊主都想骂人了,你穿的人五人六的,一看不想缺钱的主,逮住件东西问来问去,甚至还谈谈价钱,到最后也不说买,挥挥衣袖就走,你这特么消遣人玩呢?萦袖倒是买了些小玩意,杂七杂八的装在一个布袋里,扔到了小王怀中。

    走过市井,左拐向东,便来到了永宁江江口,永宁江出口直入大海,此处成了天然的码头。距离江口不远,便是温州乃至整个浙江都排在前三的大码头。

    温州码头东面,就是温州地界有名的龙湾,出龙湾,船只直接入海,所以当地温州百姓又称龙湾为“金龙嘴”。金龙嘴,寓意出门大吉,满载金银。

    温州码头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装卸货物的苦力,商谈价钱的商人,等待出航的船队老板。形形色色的人,点缀着这座历史久远的码头。温州人善经商,这是温州的地界以及温州人用于开拓的勇气决定的。大海是未知的,同样也是危险的,可温州商人却不惧未知,将船队驶向了大海。

    看到这些勤劳勇敢的温州人,苏瞻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朝廷那帮子老家伙还是张口闭口的谈祖制。太祖爷当年要海禁,是因为怕倭寇捣乱,再加上北方不定,大局不稳,能少点祸患就少点祸患。但时间过去百余年,形势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如今大明朝局势平稳,已经不怕倭寇再搞乱子了,这个时候开海也没什么问题。倭寇只要敢来,就凭大明朝的实力,还不是来多少次灭多少次,只要建立一支庞大的舰队,只要倭寇敢来,直接船队驾临扶桑岛,打他们个头破血流。

    可惜啊,后来真正的历史上,大明朝到死都没真正的开海,不光没开海,还把纵横大海的舰队给丢了,曾经的宝船居然也造不出来了。到中后期,倭寇祸乱沿海,只能被动防守,那个时候,大明朝要是还有三宝太监的庞大舰队,来一次东渡,早把扶桑岛给打回石器时代了。

    什么日本战国,直接让他们飞鸟石器大乱斗。一想到此处,苏瞻就气得慌,大明朝种种没落,根结就在这帮子夸夸其谈的老顽固。一个个拿着既得利益,却是这不行,那不行。本来文官势大,武勋式微,明武宗朱厚照琢磨出一招厂卫内廷制衡外廷的策略,也就是所谓的阉党对抗清流百官。结果,明朝末年出了个崇祯皇帝,被清流一忽悠,脑袋一热,不光宰了魏忠贤,还把“无恶不作”的厂卫给废了,这下,平衡彻底打破。武勋豪门本来就没法对抗清流百官,厂卫内廷还被废了,清流东林一家独大,崇祯最后也付出了代价。

    想到崇祯吊死在歪脖子树上吼出来的那句话,真的是又可笑又可悲。

    朕非亡国之君,臣乃亡国之臣!

    这句话,是崇祯这辈子最后的人生总结,听上去很悲凉,可他到最后依旧没活明白。

    皇权是什么?是平衡,用平衡之术以御群臣。说白了,就是手里要有胡萝卜加大棒。手底下臣子干得好,赏,干得不好,罚。最狠的一招就是,你敢不听话,我把你降职或者辞职,提拔一个反对派上来。

    从朱厚照开始,皇帝控厂卫,用阉党制衡清流百官,这一招用的老溜了,谁能想到崇祯上台,先把自己的左膀右臂厂卫给弄残了。天启皇帝当政面对的局面比崇祯还差,可天启没出太大问题,到了崇祯,到处都是窟窿。

    所以说,明亡于党争,是最大的洗脑谎言。

    清流控大明,一家独大,这种局面是绝对不能再重复了。看到温州码头忙碌的景象,苏瞻坚定了开海的念头,这些满怀希望的商人,就是他苏立言的希望。苏瞻相信,他苏某人开海建商队,一定会有许多江南商人站出来支持的,这些人就是他苏某人的后盾。

    苏瞻站在永宁江口,怅然望着东方,久久未发一语,萦袖小声问道:“公子,发什么呆呢?”

    “你们看看这温州码头,有想过么,如果有一天,百艘巨舰,扬帆大海,那是什么样的情景?”苏瞻张开双臂,拥抱着阳光,或许,这仅仅是畅想未来,但他相信,一定会实现的。

    我叫苏立言,我来到了大明朝,自当留下那珍贵的航海图,也会不惜一切代价,让宝船重新扬帆于海面之上。

    苏瞻不想当英雄,可如果这个时代需要有人打破陈规,那他苏某人会做这个人,哪怕下场会粉身碎骨,成为绝代商鞅。

    午时,在码头附近找了家酒馆吃吃喝喝,没多久,铁虎和冷无涯就一起走进了酒馆。

    落座之后,吃了个馒头,铁虎压低声音说道:“三弟,你说这事怪不怪?嘿嘿,三弟,恐怕你不知道吧,温州码头东面不远处就是龙湾,龙湾北面便是驻守杭州的盘石卫,龙湾南面紧靠着宁村所和海安所。”

    听完铁虎的话,苏瞻拿着筷子,有些吃惊的皱了皱眉,“大哥,没搞错吧?你的意思是说,那上万青瓷,在驻守大军眼皮子底下消失了?”

    “呵呵,是这个意思!三弟,你不要拿这种眼神看我,为兄刚刚也是挺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