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便是没油也要刮地三尺弄出一些油水出来。

    军队的收益并不是自个儿完全吞了,是士卒得到自己收益的四成,六成在交给军队。军队是能留下那些收益的其中一成,剩下的五成全部上缴国库。

    某些方面来讲,汉帝国的名声那么坏,军方绝对是要背其中十之六七的锅!

    不过嘛,天子不在乎国家名声,要的是实惠。

    军队得到了实惠,对外开拓是带着满满的热情,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军方是由人组成,那些将士基本都是有亲人,寄回去的财物又被亲人得到,亲人再去进行消费。

    这样一来不但是军属获利,其实军属的消费也是刺激各地经济,经济被刺激了就吸引人们去投入生产,有了交易国家就能收税。

    贵重金属有那么一套循环,可以说得到好处的绝对不是那么一两个群体,有好处谁会抱怨,是没得到好处才会叽叽歪歪。

    要是军队缴获了马、牛、羊等等的牧畜,其实也是在降低汉帝国牧畜的价格,同时是让吃肉不再变得那么奢侈。

    像是西汉时期河套之战与河西之战后,关中几乎是全体人都收益,类似的事情是不断发生在汉帝国身上,知道对外战争有红利,要么是利益受损,要么就是脑子坏了,要不反对战争干什么?

    地点,隆疾坡。

    谢安是在白沙瓦那边出现结果之后的第三天就接到了战报。

    杀死一个国主?谢安只是扫了一眼,对此没有任何的想法,反正杀就杀了,汇报里面还提起了卢赫马鲁.寄多的一些作为,那边的人没杀相反是一种失职。

    疾隆坡这边的营地是在被收拾的状态,并且看上去驻军的数量并不是太多的样子。

    从本土开拔而来的后续部队,已经有两个常备军归建到了西征幕府麾下,同时是带来了四万郡县兵和近小十万的西域人仆从军。

    疾隆坡的北面,也就是斗阿统率的那一支偏师,他们是在差不多的时间与羽林军有出战说的举动,杀入西高车之后却是扑了个空。

    汉军当然知道西高车正在进行举国迁徙的事情,只是之前西高车的主力还留在国内,并且是选择在沙漠边上驻扎,一副等汉军来战的模样。

    斗阿这一部分的汉军没立即扑上去,是一来需要经过沙漠,再则是还没有准备就绪,一旦杀上去哪怕胜利也会损失惨重。

    西高车主力的撤离依然没有逃过汉军斥候的眼睛,斗阿之所以追上去,无外乎就是一种夺地的行为。

    斗阿沿途并没有留下什么驻守部队,是进入西高车境内之后一直向西,做出的姿态是追击西高车的主力部队,能追上自然是一场大战,不能追上就视作一次针对萨珊的过境迂回,配合幕府主力在接下来从另外一个方向入侵萨珊。

    同时,出战的羽林军是已经与萨珊的主力进入交战状态,就是羽林军的数量仅是萨珊主力的四分之一,萨珊主力的营盘构建也不是白沙瓦那样,短时间内没有突破的可能性,是进入到僵持阶段。

    不算仆从军的话,目前谢安手头的总兵力已经达到十七万,光是常备军就有五个,其中还包括羽林军这种一个常备军却是有三个常备军编制数量的军团。

    汉帝国已经有好些年没有出动三个以上的常备军,一般就是以“师”的级别在进行调动和出征,打阿三大陆第一强国也仅是出动了两个常备军。

    可以说,汉帝国还是非常正视萨珊这个帝国级别的国家,开战之后的第一次进军就出动了五个常备军。

    “将军。”王泉笑着说:“桓将军从萨珊沿海登陆,是将萨珊给吓到了?”

    根据西征幕府这边的线报,萨珊本来是要集结至少五十万大军,且先不论这五十万大军有多少精锐,光是听五十万这个数量就很夸张了。

    要说是其他国家,谢安接到线报会认为是在胡扯,不过要是萨珊就没有半点令人意外的地方。

    波斯人玩暴兵是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听说在数百年前的大流士时代就能集结起六七十万的大军,没道理是越活越回去。

    谢安知道的是,原本要调到东部战场的二十万萨珊大军被临时弄去了沿海,可见沙普尔二世是多么重视桓温统率的那一支远征舰队。

    “桓将军的任务乃是远袭罗马,攻击萨珊不过是练兵。”谢艾摇着头,苦笑地说:“我部进攻萨珊,并非一次灭国,是想消灭萨珊更多的部队。桓将军的作为……”

    汉帝国是强大,萨珊或许不弱小,汉军对上了萨珊军队能够战而胜之,可要说一次就能灭掉幅员辽阔的萨珊,便是最狂妄的汉人也没有那样的自信。

    帝国与帝国的战争,不可能是一场战争就会得出最后的胜负,其实就是一次又一次地交锋,不但是尽可能地消灭对方的军队和有生力量,其实也是在损耗对方的国力。

    罗马与帕提亚打了多久?能够被定义为灭国级别的战役又打了几次?双方损失在战场的士兵完全统计出来的话,总合绝对是超过三百万。

    后面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