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3/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酷暑,但各样训练仍热火朝天,现新安庄训练基地更加浩大,从北山向北一直到锅山,东去又到三山c四山c五山等地,规模达到五六平方公里左右。

    楼山就在这训练基地之内,不大的山包,附近有着河流,山下一些大小铁炉,正是杨河为坩埚炼钢选定的场地。

    筹备到现在,杨河的坩埚炼钢已经进入实质,以粘土烧制耐火砖,砌成炼铁炉。

    以黑铅,也就是石墨烧制成坩埚,并让包添甫等人多次实验,他们先小后大,已成功冶炼几次五斤份量的坩埚钢铁。今天要挑战的,则是五十斤份量的坩埚钢。

    烈日下,前方一座炼铁炉威严耸立,约有两米多高,直径也快有两米,整个外形胖胖嘟嘟,顶上还有一个沉重厚实的炉盖,就若锅盖似的将炉子盖得严严实实。

    坩埚炼钢本质就若一个高压锅,高温熔炼铁水,密闭高炉内部必须承受极高温度,所以此炉耐火砖皆以高铝粘土烧制而成。

    还砌得极厚,炉壁厚达半米多,外面以厚厚的盐泥,周遭用粗藤包裹,硬木支撑。炉盖同样如此,以厚实的耐火砖制成,外面包裹着生铁与硬木。

    然后附近一些小铁炉,高一米多,却是新安庄工匠实验五斤份量的坩埚钢炉。

    此时杨河站在大铁炉不远处,身旁有着镇守新安庄,兵务堂总管韩大侠,军需所主管张出逊,原冶炼坊工匠包添甫等人。

    这些工匠个个全副武装,都穿着石棉服,衣裳c鞋子c手套c帽子c口罩具备,石棉具有高度耐火性与绝热性,早在商周时期就有火浣布之称,马可波罗也说石棉被鞑靼人用来制作防火服。

    杨河手下工人都是宝贵的,有这条件,该有的装备自然要具备。

    他看了看,这次实验冶炼坩埚钢五十斤,希望能成功,他说道:“开始吧。”

    包添甫高声应是,他手下工人有十个,一声令下,纷纷行动。

    炼铁炉不远有棚屋,里面摆着一个个石墨坩埚,大小都有,又有大量的焦炭堆积,还有生铁熟铁c石灰萤石等原料。

    就有工人抬来坩埚,形状若“u”形,整个颜色黑漆漆的,这是杨河拟定配方,最后烧制成的石墨坩埚,大致石墨占五五,耐火粘土占四十,一些骨料占五。

    这些坩埚不便宜,此时石墨价格,也就是黑铅每百斤要银三两三钱三分,而且不耐用,使用几次就有炸裂的危险。

    包添甫等人已经实验过,每个坩埚只能使用三次,别看棚屋内坩埚多,但都是消耗品,每个使用一两天就要废弃。

    包添甫吩咐往坩埚里面装熟铁,份量约在五十斤,混合一定比例的石灰石c萤石c河沙等,这是为了造渣,去除铁水中的磷与硫等杂质。

    坩埚炼钢有多种方法,可用熟铁,也可用生铁加废钢,或用生铁加熟铁。

    但此时大明不存在废钢说法,每块钢都被仔细反复使用。生铁与熟铁比例也需要仔细实验,生熟混合,很难说出来什么钢,甚至有时低碳钢也说不定。

    暂时就用熟铁,高温下吸收石墨坩埚里的碳元素,一般可顺利得到高碳钢,几次实验也证明这一点。

    众工人忙碌着,这边取坩埚装铁,那边有工人以铁钩拉起炉盖,往里面装填焦炭。

    铁炉旁有着半环形的土台,与炉顶齐平,可站在上面忙活,他们装填的也是上好焦炭,每斤达到五文钱。

    要知道寻常焦炭每斤不过二三文,此时宫中使用的,最好的白炭也只一分银一斤,平常的黑炭更只三四文钱一斤。

    很快他们装填了足够的焦炭,约六十斤左右,这些上好焦炭的热量,燃料六十斤足够了。

    杨河早为各流程定了手册,众工人进行实验多次,也早熟悉了,他们有条不紊动作,很快准备完毕。

    看一切妥当,包添甫下令点火,将引火条从出渣孔探进去。

    这坩埚炉最下为空,有吹风孔c出渣孔两个孔洞,上有炉桥,一样以耐火砖砌成,网状结构,与烧饭的灶台差不多。焦炭堆在炉桥上面,最下为干燥木材,引火之用。

    总体简单,与此时炼铁炉区别不大,没有热鼓风,也没有蓄热室。石墨坩埚的特性,很容易使坩埚内部温度超过一千六百度,并不需要蓄热室进行加温。

    很快木材点燃,几个工匠使劲推拉人力风箱,往里面鼓风,逐渐将焦炭烧着了。

    烟雾不多,杨河使用的焦炭基本算无烟煤,烟雾少,热量高。

    众人等待着,石墨坩埚并不急着放进去,约等两刻钟左右,看里面焦炭全烧着了,就有两个工匠用专门的坩埚钳钳着,将石墨坩埚放了进去,并关上炉盖,用铁栓锁好。

    包添甫让人力风箱更用劲鼓风,他登上土台观察情况。炉盖上有观察孔,可看里面铁水情况,同时可用长长的铁钎探进去,搅拌坩埚里的铁水。

    包添甫观察坩埚内的铁水情况,并依手册,不停报着内中温度与火焰颜色。

    “火焰橘红,温度一千度。”包添甫大声道,“继续鼓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