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会,有时路上也会遇到递送公文的铺兵。

    他们带着夹板与攀铃,腰缠革带,持着红缨枪,挟着雨衣,在官道上飞奔,远远的,就听到悬铃的声音,所谓鸣铃走递,便是如此。

    寒冬天气递送公文颇为辛苦,看他们除了青壮外,还有老弱参差,其实明时对铺兵的年龄与身体要求很高的,“须要少壮”,有缺额有司提调官必须随时佥点补替,显然这些条例都荒废了。

    看到这些铺兵前来,杨河避到了官道旁,所谓“闻铃避诸旁,夜亦以惊虎狼也”,但田师爷与邓巡检都是大摇大摆策马路中,见到铺兵前来,甚至喝斥他们几句,这些铺兵也只是唯唯诺诺。

    杨河摇头,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以后这些铺递,全部要掌控手中,这就是一个个要点哨卡。

    掌控了铺递,就掌控了官道。

    到了小铺,这方位于睢河边,过了河,就离县城不远。

    这边的河流比当日杨河所见淤积更为严重,根本不能行船,河两岸,更是泥沙苇荡处处。

    黄河多次决口,洪水都冲入睢河中,这条河水已经不成样子。

    睢河上有一道浮桥,走到桥口时,人流会多一些,有时还看到流民,个个面带凄苦,在寒风中,只是哆嗦颤抖。

    看到他们,杨河就想起当时自己凄惨逃难的情形。

    自己有一个家了,他们的家在何处?

    众人过了河,再走几里就看到县城了。

    崇祯二年秋,黄河在辛安口决溢,洪水汹涌,冲没县城城墙,内中屋舍更是荡然无存,直至崇祯十一年,知县高岐凤再次重建睢寧县城,就是眼前这个城池了。

    目前只是一个土城,周三四里,没有包砖。

    不过为了防水,城池外面筑有一道圩墙,包住了整个县城,等于睢宁城有两道城墙,都是土墙。

    四面圩墙上各有几道圩门,众人从北面入城,杨河印象就是杂乱,泥土路坑坑洼洼,不时可看到一处水坑荡子,一些苇屋就东一处西一处的聚集。

    不过圩墙内倒也不时看到一些商铺与面摊,增加了一些生气。

    入了圩墙后,田师爷带杨河等人从北面的“拱辰门”进城,上面有着“北门锁钥”的楼匾。

    守门的也是壮班民壮,个个懒洋洋的缩手跺脚,守睢宁城比守邳州城油水还差,这些民壮个个都提不起精神。

    只见到田师爷时,点头哈腰的问安,又将好奇的目光投向杨河等人,猜测此人是谁。

    田师爷神情冷淡,他外表深沉冷漠,这些民壮都对他颇为畏惧。

    有田师爷带领,杨河也没兴趣给这些民壮赏钱,只关注下城头的守备情况。

    虽比邳州城差得很多,但也有几门佛狼机火炮,甚至一些老古董的碗口炮。

    众人进入睢宁城,内中街巷低矮,处处破旧,沿街店铺有一些,但人气都很差,确实不能与邳州城相比。

    走在街上的居民也是衣不蔽体,神情麻木,双目没有任何灵动,似乎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杨河只是摇头,论起精神面貌,新安庄强多了。

    看街道也是土路,显然没钱铺青石板大道,看这道路情形,眼下冬天还是干硬,若到了春夏……

    胡就业在后嘀咕了一句:“日嫩管管,这鬼地方,不如去邳州……”

    杨大臣倒是兴致勃勃的东张西望,他到新安庄后,就没到过城里,此次也算是第一次出门,少年心性,对一切都感到新鲜。

    县衙在城池的东北,靠东门处有常平仓,然后城的东南是文庙与学馆。

    很快众人来到县衙前,看样子这县衙是新建的,话说官不修衙,不过当年城墙县衙都被洪水冲倒,重修县城,新任知县趁机将官衙修缮一番也是正理。

    睢寧县衙与别处没什么区别,照壁、牌坊、“八”字大门,然后是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等建筑。

    众人在牌坊前下马,这方毫无人影,只有几个乞丐缩在照壁后边,来到大门前面,两个门子慌忙迎出来,点头哈腰道:“田师爷回衙了?”又以讨好的目光看向田安身旁的杨河。

    此人气宇轩昂,玉树临风,最关键的是,他跟田师爷走在一起。

    至于邓巡检,他们倒不是很在意,毕竟不是直属上官,明面上礼节到就行。

    田安神情冷淡的点点头,杨河也看向这些门子,这些人虽为贱役,能量却不可小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或告状,或办事,最先接触的就是衙门内看门的衙役。

    为了方便,各种红包是免不了的,所以这些人虽工食银每年只有六两,但各种灰色收入,怕是五到十倍。

    田安转过头,对杨河微笑道:“杨相公,请。”

    杨河也是含笑点了点头,他们步行往县衙内去,后面自有随从牵着马。

    然后还有隐隐的门子向随行皂隶打探的声音:“孙爷,什么来头?”

    “说出来吓死你,就是剿灭焦山匪那人。”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