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俙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大宋百姓们的心态,这东西虽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的存在却能切身感受到。
大宋这两年对于战争已经是相当的好胜,非但不会增加税收,还会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般如此何乐而不为?
大宋的战争就是这样,一旦发动,便是上到天家官宦,下到黎民百信,全都受益的。
所有人都是受益者,自然不会有人反对,民间或是朝堂上甚至出现讨论战争裨益的文章,这在之前是万万不可能出现的。
就如同官家所说,青楼妓馆中的清倌人都把对才子佳人的定义从风花雪月变成了金戈铁马,虽然是“纸上谈兵”,但这种风气的转变却是好事。
赵祯需要人才,同时也需要大宋风气的改变,文文弱弱的宋人形象需要颠覆,热血男儿才能称为这个“丛林时代”的强者。
大宋眼下的崛起是就是靠着不断的征服四方,不断的获取更多的疆土,获取更多的人口。
民族的融合是一定会发生的,华夏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即便是有人想要反对,遵从绝对意义上的“汉人至上”,也会在历史中被泯灭掉。
大宋国内已经出现了所谓的“汉人至上”,外族的不断加入使得大宋的人口暴增,但另一方面汉家文明和外族文明的融合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通婚可能会禁止,但爱情这东西却会在不同种族之间生根发芽,慢慢的那些内迁的部族在大宋生活的时间长了,也就不自觉的和汉家文明发生碰撞,有碰撞就会有融合。
汉家的文化是包容的,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外族不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是被汉家文明所吞噬掉。
当然,纯粹意义上的汉家百姓还是有的,终究是有人会在意这种融合而刻意的抵触。
赵祯并不会在意这些事情,事实上他甚至极少去干涉民族之间的融合,通婚与否在大宋的律法上并没有规定,完全是各族之间自己的事情。
想要通婚的自然不成问题,不想通婚的也不会强求,赵祯各地州府衙门的唯一要求便是一视同仁,不得偏袒。
虽然还会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但赵祯的态度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给地方官员以压力,没人敢明目张胆的偏袒某一方,也没人敢冒着丢掉前程的可能去欺辱外族。
何况谁不知道官家的后宫可是有外族的女人所组成的,契丹人的太后,党项人的太后,甚至还有倭国的女皇。
说到底在汉家百姓看来,外族人就是大宋的“外戚”,一般情况下双方之间也没有什么冲突,毕竟自己作为“本家人”欺负外来人都不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汉家文明在和外族文明碰撞的时候总会出现别样的智慧火花,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其中就有科技,医学,天文历法,艺术,等等多方面的知识。
而这些东西可不是平白出现了,也许是一个民族历经千年历史而得到的宝贵财富,在他们的后辈子孙进入到大宋之后,这些东西也就跟着到了大宋。
别的不说,单单是冷锻这项技术便给大宋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当年的西夏为何能够雄踞西北?最重要的便是依靠冷锻盔甲的技术。
铁鹞子之所以成为李元昊手中的王牌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坚固无比的冷锻甲。
一副完整的护身铠甲,包括护头、护肩、护腿、护肘、护胸等部分组成,当年西夏人所锻造的盔甲又叫“瘊子甲”,即便是在中原也十分有名。
所谓“瘊子甲”是以甲面凸起部分很相人皮肤上的长出的瘊子而得名,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盔甲依靠冷锻而造,所以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捶打痕迹。
所谓的冷锻就是金属不经过加热而直接锻造成形。
这种甲采用冷锻技术打制而成,甲面坚滑光莹,硬度极高,非强弩不能入也。
当年韩琦为了测试它究竞有多强,让士兵站在五十步的地方,用强弩连续射击,结果没有一箭能射传它。
偶然有一箭被扎了进去,待检查的时候却发现,那只是存甲片之问缀合处的钻孔中射入的,但射入箭头上还被钻孔的一层铁皮包住了,这就是冷锻技术加持过的铠甲。
文明之间是碰撞的,就因为铁鹞子身上的冷锻瘊子甲,大宋的棘轮弩因此增加箭头的破甲性能,双方之间也算是你来我往。
当西夏覆灭,党项人成为大宋的内附之民时,冷锻技术也从党项流传到了大宋。
虽然冷锻看上去很简单,但其中的奥秘和窍门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去慢慢积累,但有了党项人的传授之后,那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大宋拥有蒸汽动力的机械,锻造对于大宋来说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经过机器的加持,速度会快上许多。
人力的捶打变成了机器的捶打,而且大宋的匠人们创造性的改良了党项人的冷锻技法。
先炼钢,把生铁变成加入各种元素的好钢,去除其中的杂质,甚至加入所需的其他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