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此时,枫叶山城西南的织田家棱堡阵地上,织田信长将自己的永乐通宝马印高高地插在巨型棱堡的正中央,这里也是刚好对着枫叶山城西南角的地方。

    为了眼前的这一战,他已经做足了充分的准备。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把眼前那支不可一世的强军摧毁。

    当年远征关东归来后,他特意来到了信浓川中岛的战场,把红叶军遗留下来的棱堡完整地学了下来。他发现雨秋平修筑的棱堡群虽然精巧坚固,但是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棱堡之间不是联通的,而是用木栅栏和壕沟连成一体。织田信长觉得这简直无法理喻——明明有那么坚硬的堡墙,为什么要留下这些脆弱的突破口?而且这样的话,棱堡之间也难以支援。于是他改良了棱堡,修筑了一连串的非独立堡垒。每个棱堡除了探出去的各个棱角外,还有一道同样被高墙保护着的密封走廊,让棱堡彼此相连,也杜绝了敌人从棱堡之间突破的可能。织田信长只在每个棱堡对着身后枫叶山城的后方堡壁上开了个后门,方便军队出入。

    有了这棱堡,再配上足够的铁炮和大筒,还有河尻秀隆、金森长近、蒲生氏乡等人率领的30000织田家精锐直辖部队驻守,哪怕是红叶军也拿阵地无能为力吧?更何况他们不仅没有大筒,连云梯和冲车都没有,你叫他们如何突破棱堡?靠爬的吗?

    想到这里,织田信长不由得自得地冷笑了两声。红叶军的人肯定也是这么想的吧?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棱堡的威力,也没有人比他们更清楚,靠着赤手空拳是绝对不可能突破棱堡的。既然如此,他们也就只有选择绕路了,而这也就是织田信长布局的关键所在。

    织田信长此役统帅的天下大军共有四十余万人约130000战兵。为了战场机动方便,织田信长已经把大部分的辅兵都收入了枫叶山城里被攻陷的街区之中,剩下的也安排到了淀川对岸。他留下了太田牛一和山内一丰率领3000战兵驻守枫叶山城城内,把志愿兵牢牢堵在二之丸里。

    在枫叶山城城西和城南的棱堡里,织田信长一共布置了60000战兵。城西和西南角由织田家的30000直辖部队负责,城南则从西往东依次是池田恒兴的3000战兵、佐胁良之的2000战兵、关东各大名的18000战兵和德川家康的7000战兵驻守。织田信长把这些战斗力较弱和跟雨秋平有旧的几个人安排在战场最边沿的地方,以免他们添乱。而将真正的精锐主力,全部藏在了淀川的对岸。

    织田信长扶着墙垛,背着朝阳向西北方向望去,看向淀川的对岸。淀川发源于琵琶湖,一路从东北向西南流淌,从枫叶山城西北角外7里的地方流过。在淀川对岸的森林和丘陵后,藏着堀秀政、蜂屋赖隆、中村一氏等人率领的25000织田家直辖战兵,柴田胜家的10000战兵,前田利家的3000战兵,佐佐成政的3000战兵,不破光治的3000战兵,已故织田信忠的关东()军团的15000战兵,丹羽长秀的2000战兵和泷川一益的东山道军团的5000战兵,总人数达到了近70000人。如果羽柴秀吉的山阳道军团也到了,兵力会更客观——可是那支臭猴子却磨磨蹭蹭地才刚走到摄津——织田信长想到这里就忍不住骂了一句。那猴子不仅和池田恒兴、佐胁良之一起放弃执行攻击红叶军的命令,把红叶军放跑了;现在还磨磨蹭蹭,等他回来了必须好好清算一番。若不是看在他成功和毛利家缔结了停战协约的份上,织田信长现在就想派使者去把他骂得狗血淋头了。

    在淀川西北岸的一处山岗上,还隐藏了织田家绝大多数的大筒——没错,织田信长没有把大部分的大筒部署在棱堡上,而是部署到了淀川西北岸。因为他知道,红叶军肯定不会强冲棱堡,棱堡上留太多大筒只是浪费火力罢了。面对枫叶山城西南的棱堡群,红叶军只有绕路的份。可是往东边绕路是走不通的,因为织田信长把棱堡一路修到了枫叶山城东边的金刚山脉山脚下。也就是说,红叶军只能试着往北绕路,绕过枫叶山城城西的棱堡,试图从城北进城——这就必须要经过淀川和枫叶山城之间那7里的狭长地带。等到红叶军走到那里时,淀川对岸的织田家伏兵就会暴起发难,山岗上的大筒队也会一齐开火,把红叶军彻底歼灭在那里。

    “万无一失。”织田信长再次冷笑了一声,听着数里外的红叶军阵地上响起了鼓声,“自以为是地去绕路,然后一头撞进余准备的陷阱里吧。”

    ·

    “我们就从这里正面突破,突破织田家的棱堡,杀进城去。”

    不久前,雨秋殇正站在阵前召开评定会议,向所有军官们下达了自己的指令。

    “殿下。”查理作为在场军衔最高的武士,向雨秋殇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棱堡配合着枪炮,是非常难攻陷的,在下建议绕道北边,寻找敌人防线的漏洞进城。”

    “已经没有时间了。”不知道织田信长此刻已经暂停了对枫叶山城二之丸进攻的雨秋殇脸色非常沉重,满脑子里都是昨日喋血奋战的景象,“百姓们的死伤都已经超过了军队的承受程度了,尸体多得已经堆不下,守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