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异时空大宋最新章节!     见面先道了辛苦,宇星先安抚了一同张极风,后道:“张老板做事太不妥当。工人们不过是要一口热汤热饭,过年了想要吃口肉,这要求不过分啊。”     张极风可怜巴巴地:“不是我啊……”     宇星却不由他分说:“那也是你手下的人,除了你还有别人会在这里面上蹿下跳吗?哎,张老板,你这御下不严,以后也是个麻烦事儿啊。”     如此抢白了一通之后,两位工人也都觉得心里暖暖的,还觉得是自己给府君大老爷添了麻烦。也赶紧低头认错,表示只要赔偿到位,然后答应工人们的罢工请求,便以后绝不闹事。     张极风还想说什么,宇星却一口替他答应了下来:“第一,保证各位工人过个好年;第二,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有流氓打手来秋后算账;第三,今天下午造成的全部损失,都有张老板一人认账,该赔多少就是多少。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宇星一口包揽下来,张极风心疼至极,恨不能晕了过去。可是让他眼晕的还在后头呢。宇星道:“据本府所知,工人们这次罢工除了要过年之外还有一个请求,涉及到征地赔偿的事情,对吧。”     工人们纷纷点头,敢情大老爷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啊。这些工人的爷爷都还是土地里抛食的庄稼汉,忽然自家的耕地就被征收了——不少人的土地还就在火车站附近,可以说是一夜之间就变成了无产阶级。     宇星很严肃地对他们承诺:已经有人向大老爷举报说当年征地的时候可能涉嫌营私舞弊,不管牵涉到谁,知府老爷都决心一查到底,绝不放过!     如此,工人们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张极风也欲哭无泪的被送到隔壁去休息了,只留下宇星与程祁对座喝茶,手谈一局。     分开宾主坐下,上了好茶。宇星道:“小郎君莫非就是撺掇工人闹得我寿州城天翻地覆的谋主?”     程祁微微一笑,当场便念了两句诗:“地覆天翻慨而慷,不可沽名学霸王。”     宇星一愣,觉得这两句似乎挺有味道的,却又说不上来什么——且说着寿州也还真是一座有故事有历史的城市,西楚霸王兵败之后,“卷土东来”这个成语就发生在寿州府和县;后来东晋时期还有个更著名的成语——风声鹤唳也就发生在寿州城外的八公山上。这是一座有历史的城市,配上这样霸气的诗句,竟然有一种浑然天和的妙处。     大宋是一个敬重文人士大夫的朝代,见面二话不说先念两首诗便是区别文士与武夫最好的区别——如果是原创的,那么自然更好。程祁念的诗,宇星饱读诗书但没听说过,朗朗上口却又不三俗,上下两句都有典故却又不生僻,应该算是难得的佳句了。宇星正色道:“小郎君仙乡何处?”     程祁乃道:“小子姓程——河南两先生便是先祖。”     “原来是名儒后代,失敬失敬。”     “自绍兴(宋世宗赵构年号)以来,先祖南渡,久居江南,少来中原。”程祁轻摇折扇:“先大父(祖父)尝为州牧,家父现为广德州教谕。”     宇星心里放下了石头:这是自己人啊。都是士林中人,而且还是江南的文脉,而且难能可贵——众所周知,程门子弟,素来与东林党人不合。     东林党是最近四五十年才兴起的政党,虽然说在政坛上五十年够好几代人,能换十几个首相。但是要想到大宋朝从陈桥兵变算起到现在虽然有九十七年的共和时代的间隔,光看你年头也有六百八十多年,在华夏历史上有明文记载的也就仅此去姬周一朝了。     想那大小程两先生开创洛学以来,门生遍天下,子弟满华夏,从宋高宗赵顼一直延续到现在,那是名副其实的世家——与程氏家族比起来,汉末四世三公的袁氏家族,与司马家共天下的王家和谢家,还有所谓的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宋代以前的中古世家大族是以门第(血缘)为根基,那么在王安石变法之后的新世代家族则是以学阀为根基。中古时代的名门望族——清河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陇西李、赵郡李、博陵崔都在黄巢之乱中被屠杀殆尽,从此消亡。而王安石变法之后又兴起了一些新的学阀世族,这些学阀世家和两汉经学世家有些相似,但却更具有近代的特色。     比如说司马氏,自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以来便继续用心在史学之上,直到现在号称“上承两司马,下启五千年”,在晋阳修建了一座浩大无比的“全球通史馆”,派出不计其数的弟子到世界各地发掘文物,搜罗史料,分别以纪传体和编年体的方式出版了若干种全球通史类的浩瀚巨作,可谓是大宋帝国史学界的百年老店。     又比如说福建的朱子学,这也是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官方钦定的教科书学派,在学术圈里具有正统的地位。     至于程家,那更是保守党势力的坚定支持者,在“国变”之时,程家还有好几位前辈陪着皇帝一起掉了脑袋呢,后来南北议和,帝驾北还,论功行赏。程家被排在第一,要封官拜爵——当然被程祁的某位先祖给婉言谢绝了——程家当年抛头颅洒热血,跟着皇家一起陪葬那是为了坚持心中君权立宪的理想而不是为了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