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最快更新大清隐龙最新章节!     福建这个省的历史还是非常特的,这个地方在唐之前都属于蛮荒之地,古时候称之为百越的一个庞大区域。     多山、沿海、道路不通……农业在这里根本就没法发展起来!     但是唐朝由于海洋贸易的渐渐兴起,沿着福建沿海就兴起了一连串的贸易城市!而且福建这个名字就是从唐朝开始的。     由于高大连绵的武夷山阻挡了中原向这里扩张的步伐,所以历朝历代战乱都没怎么波及到这里,五代十国的时候福建还是非常安静祥和的。     等到进入宋朝,航海技术的发展再一次带动了福建的商业氛围,那时候泉州被阿拉伯商人尊称为光明之城,这个尊称一直延续到了元朝。     福建从唐以后所经历的战乱仅仅是南宋灭亡的时候有那么几年,剩下的时间还是非常和平的,而和平环境更刺激了商业的发展。     元朝福建的远洋贸易规模更加空前,万帆云集的场面那是一年到头不断流的!     但是好景不长,当中国进入明朝之后,闭关锁国政策彻底摧毁了中国的远洋贸易,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支中国的商队主动走出国门去贸易。     中国对海洋的贸易权都落到了西洋商人甚至海盗的手里!     失去了海洋贸易,福建的经济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甚至连人口都出现了锐减,这里实在不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没有了远洋贸易的加持,大萧条是不可避免的。     从明朝就开始走下坡路,等到了清朝更是倒霉!     建国初期南明势力和清朝作战,之后郑成功的势力又加入进来,三藩之乱之后还有平台湾的战役,整个清朝早期福建彻底成了一个大战场。     满人实在是没有海上作战的能力,面对台湾郑家的海军只能被动挨打,最后不得不依赖汉人将军施琅的力量。     为了防御郑家的舰队,满清下达了非常严酷的禁海令,不仅片帆不得下海甚至要迁走海岸线上的所有人民。     这就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禁海令和迁海令了!     这两条禁令实在是太残酷了,直接摧毁了福建远洋贸易的所有根基,尤其是迁海令把海岸线数十公里的民众都给轰走,宁可让那些海岸线荒芜也不许有人居住。     这招太绝户了!     以前禁海令的时候,民众为了利益还能从事一点走私生意,虽然不合法但是至少保留了商业贸易的元气啊!     有商人,有成熟的水手和船长,还有一批熟练的造船匠!     这些远洋贸易的根基可以一时蛰伏但是将来遇到机会了肯定还能轻松的崛起!     可是这一迁海,结果破坏了人口结构,摧毁了远洋贸易的根基,福建对外贸易的一切基础可以说是被彻底破坏掉了。     贫穷,剩下的只有贫穷,满清收复了台湾结果换来的是福建一省彻底的赤贫,之前千年所积累的商业贸易根基不复存在。     等到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厦门还有福州才被英国人强行开关,但是那时候这里早就没有宋元时候的辉煌了。     眼下福建开埠已经几十年过去了,但是经济发展依然非常缓慢,基础性东西的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     而西洋人一看这里实在太穷,没有什么好货可以收购,也倾销不了多少工业品,除了抛售点鸦片之外也没有多少油水,那就更不愿意进行投资了。     这么多年来,除了左宗棠有点战略眼光把马尾造船厂选择在了福州,其他政府性的扶持投资压根就一点都没有。     福州城里的经济规模别说和上海、香港比了,就连长江边上的一些城市都比不了!     沈葆桢很了解这里的经济规模,福州城内虽然有各色票号十多家,但是规模都非常小,加在一起都比不上江南一个中等票号的规模。     就更别说跟华族的银行相比了,这也是他在福州筹款艰难的重要原因,因为地方经济实在是薄弱,民间都没有油水了。     洋人的银行有没有?当然有,可是全都是非常小的分号,很多大宗的业务都办不了,这些小银行分号只能给洋人的商船提供一些基本的金融服务,这些分号试水的意义要远大于赚钱。     而且最要命的是,洋人银行的分行居然没有洋人坐镇,而是雇佣的大清国的商人进行代办业务。     这就可想而知了,沈葆桢拿着英格兰银行的本票去兑换现银,结果遇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碰壁。     本来计划兑换一百万银元的现金,可是没想到这些票号和银行的掌柜负责人们,居然九成都不认识。     也不能怪他们没见识,这里的经济规模实在也接触不到英格兰银行,那可是大英帝国的发钞行啊!     正经的央行,规模大的难以想象,小商人根本就连门都进不去!     英国方面给同治帝的这些军事援助,从一开始就没想到过他会来这种小地方兑换,载淳皮箱里的这些巨款,全亚洲除了新加坡还有香港和上海能兑换之外,剩下任何地方都很难兑换出钱来。     “万岁爷啊!就这四十万银元,还是一部分商家听说陛下就在福建而报效的呢,他们都认为自己收下这些本票还冒着巨大的危险呢!”     “更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