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罗氏变法……”
    王文川看着眼前完全陌生的一切却莫名地对这位即将变法的主人公产生了一些好感。
    毕竟都是改革者虽然跨越了九百年的时间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惺惺相惜之情。
    随着镜头在异国的街头往来穿梭孟原也开始尝试着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像王文川解释九百年后这场大危机发生的原因。
    “荆公九百年后的异国并非皇帝与士大夫的国家而是商人的国度。
    “而这次的危机正是由商人所引发的。”
    王文川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商人如何能够控制一个国家?
    “商人不事生产乃是士农工商的最下等若是让他们来掌控一个国家岂不是人人重利天下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吗?”
    孟原解释道:“在荆公那个年代确实如此。
    “但请荆公想一想如果在未来的某天一个人就可以使用各种工匠打造的器械种几百亩地产出的粮食足以养活成千上万人那么农民的地位还会如此重要吗?
    “土地还会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吗?
    “如果工匠可以制造机械让人们上天入地机械在地面上以比骏马还要快许多倍的速度飞驰在空中短短两三个时辰就从大名府飞到京师那么工匠的地位又会有多高?
    “荆公再想若是农户种田、工匠生产机械都需要在商人的统一管理下完成那么商人掌控一个国家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王文川恍然点头若有所思。
    虽然他只是一名千年前的古人但从他变法的种种举措来看本就是思路超前、聪明绝顶之人。
    此时看到异国的种种面貌又经过孟原这么解释一番多多少少有了一些理解。
    孟原继续说道:“不过确实如荆公所预料商人治国自然会存在荆公说的那些问题。
    “人人重利确实可以让整个国家在特殊时期产生极大的动力让国力得以飞速发展。但由此也会产生种种问题。
    “荆公所担忧的天下饿殍遍地是担心人人从商、无人从事生产。而在数百年后只要少数人以机械耕种便可养活成千上万人。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荆公所担心的饿殍遍地其实并不会发生。”
    王文川敏锐地察觉到了孟原的言外之意:“正常情况下?那若是非正常情况呢?”
    孟原点头:“非正常情况便是荆公此时看到的画面后世称之为‘大危机’、‘大萧条’。
    “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解释这种大危机的成因:
    “一个孩子在破屋中饥寒交迫。他问母亲:母亲为什么我们不能烧煤取暖也没有食物?母亲说:因为你父亲失去了工作。孩子问:为什么父亲失去了工作?母亲说:因为你父亲是煤矿工人他们生产的煤太多了。
    “此处的‘煤’便是齐朝的石炭。不知荆公可否理解?”
    王文川眉头微皱但思考一番之后说道:“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虽然商人的煤矿挖出了大量的石炭但底层的工匠与农户赤贫无力购买而商人的石炭堆积没有销路自然也不再需要这些工匠。于是工匠失去工作更加没钱购买便成了一个无解之局。”
    孟原点头:“正是如此。
    “若只是一家煤矿解决方式自然有很多。工匠可以去找别的工作煤矿商人也可以考虑将石炭卖向其他城市或邻国。
    “但若是引发了连锁反应让整个国家上上下下、所有被商人控制的领域全都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呢?
    “那便是荆公此时看到的景象了。”
    镜头继续在城市间穿梭许多无家可归的人成为流浪汉迷茫地躺在街边、公园的长椅上双手抱胸神色凄然。
    曾经的百万富翁甚至要沦落到街头去卖水果。
    而当时的总统则是宣称:“水果摊贩是市场经济下自然产生的一种职业卖水果可以让一些聪明人从他们原本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赚取更多的利益。”
    这样的放任政策让危机进一步扩大了。
    孟原问道:“若是荆公当政该当如何?”
    王文川思考片刻之后说道:“我并未在数百年后的异国生活过但既然是商人重利之乱想来与荒年平抑粮价之举类似。
    “国家开仓放粮、进行赈济打压商人暴利丈量田产……不该是厘清这些商人所掌控的农庄、工坊像得利最多者征收重税以充实国库。
    “甚至杀一儆百让商人心生畏惧。”
    ……
    听到王文川的回答荧幕前的观众们不由得纷纷点头。
    显然荆公作为一千年前的古人虽然对现代社会的运行规律所知不多但毕竟是那个时代最聪明、思维最超前的天才型人物所以一点就透。
    只能说世间万事万物的道理总是相通的。
    古代变法与现代变法如果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总结它们的成因与处理方式都是类似的。
    成因无非是中间的食利阶层过分臃肿从底层剥削又想方设法地将底层向上层的通道截留于是出现了底层人饿殍遍地上层国库空虚中层却过分膨胀、尾大不掉的怪现象。
    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