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下凑在一块三三两两的交谈也没人理他。
    直到旁边来了人。
    此人曲裾深衣正装肃然标准的汉人打扮但鼻子又高又尖瞳孔略带浅蓝显然有胡人血统只是身材瘦削垂着头神情有些自闭。
    “元芳早啊!”
    他跪坐下来拿出的文房四宝都是上品一边研墨清香散出提神醒脑一边问好眼睛扫过李彦学案上惨不忍睹的学具则安慰道:“元芳真是风物简朴。”
    李彦笑道:“早三郎说话好听真是高情商。”
    这位同窗叫康达比李彦还小两岁家中排行第三性格文静在班上与他关系最好。
    康达习惯了李彦用词的古怪但还是一本正经的强调:“我绝非夸谈元芳为人勤勉笃静好学来日会有一番成就的。”
    “哈承你吉言!”
    李彦叹了口气:“不过我们凉州士子不比六学二馆想要高中很是艰难啊!”
    “我们州县学子通过州试获得文解才能随贡入都而六学二馆的学子于本学内考试就能参加省试……”
    康达闻言深有同感:“如此倒也罢了更可虑的是朝中偏厚咸亨元年五十四位进士天下各州英才仅得三席!”
    咸亨元年是去年这一科录取了五十四个进士这数目跟后世动辄数百没法比但已经破了纪录。
    隋朝的科举完全是摆设三年出一个进士到了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平均每科进士人数在十人左右最少的一科就录了三个。
    李治继位后数目略有上升去年那科正是大唐开国来最多的。
    结果州县学子只有三位得用其他全是出自六学二馆。
    那么有人就要问了:怎么加入长安的六学二馆呢?
    答:有个好爸爸。
    李彦耸耸肩。
    这就是现实。
    关键是就算成为进士也只是获得了选人出身可能由于家世不好还是被卡在吏部的铨选上穷困潦倒。
    想想宋朝考上进士马上就有榜下捉婿的待遇比较起来真的差远了。
    “这就是平民百姓在唐初学文的窘迫啊!”
    “寒门士子出头?呵呵寒门也是门!落魄的高门士族和老百姓有关系吗?”
    “博士到!”
    正巧这时老师来了。
    在唐宋把对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为“博士”如律学博士算学博士府学、州学、县学博士等等。
    走进来的这位老师就是县学博士教授官。
    博士规行矩步儒者气象开始授课:“今日读《通玄经》。”
    《通玄经》是道家典籍在一众教材里并不算热门在凉州这里并不是人人都有。
    康达从书囊里取出课本李彦则是摊开纸准备硬抄。
    “圣人天覆地载日月照临阴阳和四时化怀万物而不同……”
    “此言之意是圣人效法天之无所不覆地之厚德载物日月之无私照耀四季之更迭变化胸怀万物而修持自我……”
    博士诵读一遍立刻讲解语速很快。
    在一片沙沙声中众人奋笔疾书记得很辛苦。
    等到一篇讲完博士起身检查。
    扫过一张张学案上的字博士眉头微皱露出明显的不喜。
    太差了。
    别说少数没有课本的就连有《通玄经》的学生解释也抄的磕磕绊绊跟不上节奏。
    博士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只认为孺子不可教也。
    直到李彦面前。
    那纸面上的列列小楷方正光洁一丝不苟。
    细细一瞧结构方正笔体浑厚横竖勾折间竟有一股不俗的气概。
    “咦?”
    李彦垂着头听着对方惊讶的声音心稍稍提了起来。
    他这三个月的时间里可没闲着。
    跟随师父习武练功的同时也抽空读书写字找回感觉。
    准备良久才有了此时的颜体发挥。
    不错这是颜真卿的颜体。
    在后世被称为唐书正体的书法里程碑式的存在。
    李彦的书法水平自然不足以彰显出颜体的境界但也能令这个时期的人眼前一亮。
    毕竟有穿越众的优势。
    然而博士的目光很快从李彦的一手好字转到他穷酸的笔墨纸砚再看穿着打扮。
    褐麻布衣卑贱黔首。
    博士微微摇头转身离开。
    李彦并不生气甚至还有点想笑。
    李元芳不通文墨他自己的学识跟古代学子没法比没有扎实的基础学文抄公卖弄诗词是作死。
    目前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书法结果博士看他出生低微连询问的兴趣都没有。
    事实证明学文救不了他这个穿越党。
    至于从军……
    很不巧也是在去年唐朝与吐蕃爆发了大非川之战。
    三箭定天山的大唐战神薛仁贵由于将帅不和与高原反应惨遭失败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那不仅仅是一场战役的失利还是一个转折点。
    高宗一朝前期很是威武灭西突厥平高句丽几乎无往不利疆域大大扩充。
    但和汉武帝一样都是高开低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