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年以后,当吴飞宇衣锦还乡,跪在奶奶的坟前哭得泣不成声时,最令他遗憾的,莫过于当初没能回来见奶奶最后一面。
    小时候,刚刚懂事的吴飞宇好奇地问奶奶,别人都有爸爸妈妈,为什么自己只有妈妈常年在外打工,却从来没有见过爸爸。每到这时候,奶奶都忍不住掉眼泪。把他揽在怀里说道:“孩子,爸爸在天上看着你呢。”
    奶奶姓张,前两年老伴儿刚病逝。奶奶育有一子一女,儿子在外务工时,不幸出了事故,年纪轻轻就去世了,留下刚满两周岁的吴飞宇在老家由奶奶照料,吴飞宇的母亲仍然在外务工。奶奶的女儿,也就是吴飞宇的姑姑,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省会城市,偶尔会回老家一趟。
    因为如此,吴飞宇从小容易被欺负,刚开始吴飞宇每次都哭着跑回家跟奶奶告状,后来发现奶奶其实也帮不了多少。充其量找到对方家里跟家长抱怨抱怨,家长们虽然同情张奶奶和吴飞宇,但也舍不得给自己的孩子多大的教训,没过多久就又恢复如初了。
    小学四年级初,吴飞宇跟欺负他的孩子有一次打了起来,被班主任拉开了。老师安排吴飞宇当班长,跟他打架的另一个小孩子当副班长,要求他俩共同维持班里纪律。两人在全班同学面前,互相向对方鞠躬倒了歉,从此握手言和了。
    正是吴飞宇开始当班长的这年,班里转来了一名插班生。插班生名叫李子昂,家是隔壁村的,因父母省会打工,转来此学校,平时就住在本村的姥姥c姥爷家里。
    李子昂是个白净的小男孩,白净得甚至可以看到左脸的一条血管,话也不多,安安静静的,倒像个小女孩。
    那时候班里流行起外号,子昂念快了跟“脏”音一样,因此很多同学有意无意地叫子昂时叫成“脏”。李子昂本来就对脸上的血管有些敏感,刚来新环境就遭遇如此“欢迎”,不禁委屈又气愤。他跟班主任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于是班主任在班会上专门设了一个环节,让同学们讨论给其他人起外号的坏处,最后总结这些坏处,要求大家都互相尊重,不给其他人起外号,并让班长和副班长监督。
    过了半年,班里又转来一名学生,名字叫杨扬,父母在湾市务工,跟李子昂一样,也是来本村投靠自己的姥姥c姥爷。
    吴飞宇出生的这个村子,虽然也不富裕,但比附近的村都好一些,尤其小学的环境c老师水平与教学质量,要高出一大截。
    杨扬刚来的第一天,由于班里没有多余的课桌,被安排和李子昂挤在一张桌子。临放学时,教务处通知有闲置课桌,让班里派人去储物间领取。于是班长吴飞宇带上杨扬去搬桌子,李子昂也跟了过去,说帮忙搬凳子。等他们回来,其他同学已经放学走了。
    “谢谢你们俩帮我。”杨扬一脸真诚地说到,“我叫杨扬。你是我们班的班长吧”
    “嗯,我是,我叫吴飞宇。”
    “走,我请你们吃辣条”杨扬邀请道。
    三人于是来到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买了三包辣条c三个冰棍儿,一边吃一边聊一边笑。
    杨扬是个开朗的小伙子,说他爸爸妈妈原来在县城做服装小买卖,攒了些钱,听朋友说湾市这两年赚钱很容易,于是南下淘金去了。
    “还卖衣服吗”李子昂问。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说是跟老乡一起要搞个做衣服的工厂。”
    “哇,这么厉害”
    “那你呢子昂。”
    “我爸爸妈妈就在省会,好像是每天一大早给各个酒店什么的送蔬菜。”
    “那你呢班长。”
    听到杨扬问吴飞宇,李子昂下意识拽了一下杨扬的衣服,杨扬不解地看了李子昂一眼。
    这一切都被吴飞宇看在眼里,他笑了笑,说:“没事儿没事儿,这么多年了,没什么大不了的。我爸爸在外面干活儿的时候出事故去世了。妈妈在省会开着个小店。”
    听闻如此,杨扬一下子明白了李子昂刚才拽自己衣服的原因。他想安慰两句,又不知说什么,于是说道:“你们还吃吗我再买三包辣条。”
    吴飞宇和李子昂其实还有些嘴馋,但两人异口同声地说道:“够了够了,不吃啦。”李子昂每天的零花钱是2毛,吴飞宇几乎没有零花钱,因此两人都不敢像吴飞宇这样大手大脚。
    三人整理好书包,在三岔路口散了。夕阳西下,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好长。乌鸦在旁边的老树上叫着,鸡也上了树,又一天过去了。
    三人就这样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学习,李子昂成绩比较好,总是耐心给他俩讲解习题,他们的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三人也会约着放学一起玩耍,到村外麦子地
    里放风筝,或是爬到树上掏鸟蛋,或是撞拐,或是抽陀螺。童年的快乐,简单又难忘。
    这样的日子大概过了一年,杨扬在湾市打工的父母决定把他接到了湾市去读书。临走前,吴飞宇和李子昂既羡慕c又有些不舍,他们拥抱在一起,相约着以后再见,互相勉励着加油。李子昂把自己心爱的手写的歌本作为礼物送给杨扬,封面写着:“青春之歌,永远响彻”。吴飞宇把最近刚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