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江南茶道贪腐已经查实,江南茶道专营使贺迟明及其余相关案犯均已被秘密带回京都,江南茶道的账册也带了回来。”
    青衣男子继续禀报。
    “账目查出了什么大差错”
    承旨司校尉能将人带回,肯定江南茶道的账目出了大问题,李忠国不敢有丝毫懈怠。
    “明面上的账目没错,四年利银共计一千二百万两。
    其中三百万两交给了内廷司,还有三百万两上交了户部,其余六百万两利银被作成大小各种由头开销了。
    本来案件已无进展,不知何人偷偷送来了江南茶道的暗账。
    其实明账里花掉的那六百万两巨款被悄悄地运进了京城。”
    “暗中相助校尉的是什么人还有六百万两送给了哪些人”
    “暗中相助办案之人,校尉还在江南继续追查。
    六百万两分别送给了京中吏部陈延寿,户部丁鹤年两位大人。”
    “就只有这二人”
    “江南办案校尉对贺迟明用尽刑罚,贺迟明也再未吐露一人。”
    李忠国听到这样的消息有喜有忧。
    欣喜的是圣人交待的差事有了着落。
    担忧的是查出问题的竟不是自己手下的办案校尉,且朝廷暗查江南茶道如此机密的事居然被外人知晓。
    可见相助办案的势力不可小觑。
    江南茶道被查,而此时李慕白又被杀,两件大案巧合得太过诡异。
    李忠国为承旨司大将军,职责便是查办晟国境内危害朝廷之事。
    以他办案的直觉,这两件大案很大可能就是同一势力所为。
    而如今李忠国对两个大案背后隐藏势力却毫无线索,圣人对承旨司c对李忠国一定会降天子之怒。
    圣人最忌讳茶道出现问题。
    户部陈延寿与吏部丁鹤年都是言卫道的得意门生,平日里对言氏父子言听计从。
    如今户部c吏部在江南茶道挖了圣人那么一大个坑,言氏父子怎会没有参与其中
    李忠国回了回神,刚才这些思绪不能让属下知晓。
    “朝廷暗查居然有江湖势力插手,让江南承旨司各处办案校尉一定查清这股暗藏的江湖势力。
    江南茶道的事,以及李慕白身死一案,本将这就进宫面圣,圣人定会有圣裁。”
    “遵将军令。”青衣男子抱拳回道。
    青衣男子将各地呈报的大小消息向李忠国汇报完之后,按着原路出了宫。
    李忠国出了承旨司值守处赶紧来到交泰门前,将天子令交给了门前值守的太监。
    “有劳公公了,我有急事觐见圣人。”
    圣人特赐了承旨司值守处天子令一枚,值守将军持天子令有紧急觐见权。
    至于是否召见,也要看圣人的心情。
    小太监拿到天子令不敢怠慢,随即向后宫深处走去。
    过了片刻,小太监从门内走出,并将天子令交还给李忠国。
    “李将军,随奴才进去吧。”
    李忠国跟在小太监身后行走至一宫殿前,殿内灯火通明,小太监停住了脚步。
    “启奏圣人,李将军已至殿外。”
    此时,一个低厚稳重c颇具威仪的声音从殿内传了出来,不急不慢,似刻意为之。
    “让他进来吧。”
    小太监推开门,李忠国低着头小心翼翼走了进去,走到恰到好处的地方,跪下请安。
    “圣人安否”
    “朕安,起来吧,连夜有何要事,急着奏报给朕。”
    一名老者端坐在龙椅之上询问着跪在地上的李忠国。
    这名老者便是当今圣人,名为李景,是晟国第五代帝王。
    李景不是先皇亲子,是先皇亲弟弟历王独子,由于先皇膝下无子,便将李景从小接入宫中教养。
    李景幼时聪敏,先皇亲授书史,通孝经c大学及修身齐家治国之道,重礼节,遇事有主见。
    元成十年,李景在如何尊崇其生身父母的问题上与礼部及众多朝臣发生冲突。
    通过承旨司李忠国兴“大礼案”,弹压朝中文官,李景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
    “大礼案”后,李景执掌大权。
    李景迷信邪说,祈求长生,养生修道,白天躲在祈年殿设炉炼丹,夜晚才回后宫休息。
    李景平日对朝政少有过问,最终酿成元成二十八年晟国国耻,北魏军
    奇袭至京都,差点国灭。
    李景还在宫内外兴建大量宫殿庙宇,使得晟国财政危机愈益深重。
    为修道炼丹,李景对于敛财已近疯狂。
    圣人就是这么一个圣人。
    李忠国站起身。
    “圣人,承旨司探子来报,李慕白被人杀了。”
    承旨司自李慕白回到京都时便已将消息密奏给李景,李景得知李慕白命不久矣,便吩咐承旨司不用管他。
    此时李景听到李慕白已死的消息,便立刻屏退左右,殿内只留下李忠国与他君臣二人。
    “谁杀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