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戏,而且这出戏里,把“二黄”所有的板式都给展现了出来。
    可以说,《二进宫》就是二黄唱腔的最高境界。
    这出戏也是难得的生旦净三个行当一头沉的剧目。
    旦行的李艳妃,生行的徐彦召,净行的杨波。
    这是一出唱工戏,年轻的演员们根本就不敢唱这出戏,没有超强的实力和长久的舞台经验,就算是一些大剧团,都不敢轻易的唱这出戏。
    因为这出戏全是要靠角儿的唱工,从头到尾,基本上都是站在那,一动不动的唱,如果没有真功夫,下面的戏迷们可是坐不住的。
    所以,这一次,明来京剧团敢拿出这出戏来,也是胆子非常的大。
    “大人请!”
    “千岁请!”
    张晓璇的词唱完之后,安稳的坐在了小座上。
    这个时候,两个声音从上场门传了出来。
    听到熟悉的声音,台下的观众们都伸长了脖子,看着上场门的方向。
    陈玉山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震得台下离得近的观众们耳朵都有些发疼。
    老爷子这也是用了真功夫了。
    而林桐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悠悠扬扬,竟然让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够听得清清楚楚的,就算是离得很远的那些人,仿佛感觉林桐在自己的耳边说话一样。
    这就是京剧演员的真功夫了。
    在过去的时候,京剧演员可是没有麦克风的,也没有扩音的设备,所以只能靠自己的肉嗓子,来让所有的人都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你不能让前排的人听着燥,也不能让后排的人听不清楚,这就需要你有深厚的功夫,让自己的声音能够均匀的传递到每一个戏迷的耳朵里,这就是京剧演员的真功夫了。
    不过,现在的京剧界,有这种本事的人少之又少,毕竟现在都有麦克风了,轻轻一说话,全场都能听见,也没人去练这种没有意义的东西了。
    但是,这种本事真的是没有意义吗?
    林桐这一开嗓,瞬间就把台下的一些懂行的人给震住了。
    两人先是在宫门外,一句一句的唱着,将之前的一些故事情节,让大家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出戏其实是《龙凤阁》的第三折,前面还有两折,名叫《大保国》《探皇陵》,合起来简称“大探二”。
    内容讲的是,明初,皇帝驾崩,太子年幼,太子之母李艳妃暂理国事。李艳妃之父李良起意篡位,定下一计:约定暂代皇帝,等太子长大成人再还政。李妃欲从之,李良又命文武百官签字画押。老臣徐彦昭识破奸计,出面阻止,并号召其他官员拒签,但只有兵部侍郎杨波支持徐延昭。朝堂上,徐杨二人力谏不可让位,李妃不从,将二人赶出朝堂,声明永不录用。李良原形毕露,将李艳妃打入冷宫。
    徐彦昭夜探皇陵,在先王灵位前感慨万分。杨波数子领兵勤王。徐杨到冷宫救出李妃。
    而这里,就是徐彦昭和杨波二次进宫,救出李妃。
    这一段,林桐和陈玉山各自有一大段的二黄唱腔。
    有了林桐的刺激,陈玉山也是铆足了劲,将自己的能耐全都给展示了出来,引得台下的掌声和叫声不断。
    而林桐的唱腔,更是让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
    谭派的唱腔,非常适合唱这一段戏。
    “哎,先王啊——”
    张晓璇的一阵哭腔,让台下的观众们都是精神一震,因为他们知道,这出戏最精彩的部分就要来了。
    “李艳妃坐昭阳前思后想,
    思一思想一想无有主张。
    耳边厢又听得朝靴底响,
    想必是徐c杨将进了昭阳。
    有句话儿不好讲,
    只落得怀抱太子,两泪汪汪,哭了声先皇。——”
    陈玉山拿着手中的铜锤,摇头晃脑的唱道,“怀抱着幼主爷江山执掌——”
    韵味十足的唱腔,顿时台下一阵叫好声四起。
    “为什么恨天怨地夹带惆怅所谓的哪桩——”
    谭派的舌侧音,将这一
    段唱的韵味完美的体现了出来。
    台下不少观众都是如饮琼浆似的,摇头晃脑的跟着打着节奏,嘴里也跟着哼哼着。
    这就是戏迷们最享受的时刻。
    所谓的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
    听评书,就要听没听过的书。
    但是听戏,一定要听那些常听的戏,你才能明白戏里人物是什么,台上演员唱的是什么。
    很多人听戏,尤其是头一次的听的,他基本上很难知道台上在唱什么,尤其是再遇到那种水平不高的演员,唱的词含含糊糊,更让人听不懂,这就会让人对戏曲失去兴趣。
    就像这出戏,刚才林桐和陈玉山在宫门外的对唱,台下的反应其实很一般,只是因为两人的足够卖力气,很多观众不懂也跟着鼓掌叫好,其实他们并没有听明白,尤其是陈玉山唱的是什么。
    但是,这一段唱,三个人的《二进宫》经典的鱼咬尾的唱段,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