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意思是这样。
    张恒走后,听闻他离开阳江,去了外地。
    阳江境内的士绅们有些活跃,打着屯粮的名义前后串联,拒绝向张恒名下的粮店供粮。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凡事都有利弊,为前段时间张恒买地,又把土地低价租给没地种的佃农,照顾到了普通人,同样也让这些士绅承受了不少损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
    张恒的土地只要四成地租,其他人的地要七成,甚至是八成。
    以前没得选,只能七成,八成的租。
    现在有张恒了,佃农们也就有了说道:“你看,你家地怎么要八成地租啊,人家张老爷才要四成,你得降两成,不然你这地我就不租了,我租张老爷家的地去。”
    一个两个这样说,家有千亩良田的士绅不在乎。
    但是所有人都这样说,士绅老爷也得低头,可不敢让这些佃农都跑光了。
    于是,江阳县眼下的土地租赁,地租大多在六成上下,比以前少了一两成。
    这少了一份地租,多了一份实惠在百姓身上,少的那份,就是地主们的损失了。
    张恒在的时候,没人敢多说什么。
    现在张恒不在,一个个就起了心思,我也不跟你当面锣,对面鼓的斗。
    我不给你张家的粮店卖粮食总行吧?
    这样一来,粮店内的粮食便开始了告急,粮价上涨,最后地主损失的一成地租,说不得又要在上涨的粮价上补回来。
    当然,说对错,也没有对错。
    卖伞的求下雨,卖扇子的求晴天。
    他们谁错了?
    谁也没错,只是所站的位置不同。
    张恒早就知道会有这天,只是相比和那些士绅打成一片,共同欺压百姓,他更愿意站在普通百姓这边,多让几个人吃饱饭。
    这年头,想吃饱饭真的很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