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多谢先生指点,杨默心中有数了。”
    这一点杨默倒还真没想过,在他看来,李世民是有容人之量的。
    自己这个没有权势的宗室,又依附他们李家。
    就算日后李家夺了天下,也是能容得下他的,最不济当个没权没势,但有富贵荣华的驸马。
    但按照荀彧所说,李家现在的处境并不是很好。
    很可能不会像前世那样,统一天下。
    就算统一了天下,李世民登基的可能性也没有之前那么大了。
    荀彧与曹操的推算,不出意外的话,李建成不知道从哪里知道了前世自己和兄弟的爱恨情仇。
    要不然的话,根本无法解释,为何一来到太原,就把太原的军务和政务全都攥在自己手里。
    这种行为很反常,就算现在太原面临济州大军的威胁。
    可越是这样,李建成越应该放权才对。
    只主抓一样,要么政务,保证粮草器械供应。
    要么军务,保证可以击败济州黄巾军。
    像现在这样军务政务一把抓,全都交给自己带来的手下人,连赵洪都闲置起来的架势,完全是一副要防备内部人夺权的状态。
    就很不对劲。
    如果最后是李建成当了皇帝,他能不能容下杨默这个前朝宗室,可就两说了。
    荀彧的分析更坚定了杨默要把他留下来的决心。
    有个谋士在身边替自己操心提醒,感觉很好。
    “多谢先生,愿意为杨默费心。”
    又郑重的给荀彧行了一礼,而且还是鞠躬大礼,着实把荀彧吓了一跳。
    “公子莫要如此,若真要感谢,还请以后不要这般羞辱曹公。”
    荀彧扶着他的手臂,满脸苦笑。
    “先生换个要求吧。”
    杨默站直了身子,面色略微阴冷,语气也淡了下来:“这个要求,杨默做不到,日后不仅不会收敛,甚至还要变本加厉,让曹操在太原生不如死。”
    荀彧很是不解,曹操和杨默有夺妻之恨,杀父之仇么?以至于在这一点上如此斤斤计较,丝毫不退?
    “敢问公子,这,这是为何呢?”
    “我没给先生说过么?”
    杨默一展眉头:“在下前世里,乃是徐州人,虽然和曹操与先生的时代相隔千年,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徐州人。”
    徐州!
    荀彧猛然明白,脸色跟着惨白。
    这就解释得通了。
    原来杨默是徐州人。
    而曹操在自己那个时代,刚屠了徐州没多久。
    一想到自己当时力劝曹操,他却不听,荀彧只能长叹一声。
    随后满脸落寞,想起了徐州城破,曹军在曹操的授意下,在徐州城内造的孽,忍不住闭上眼睛,流出悔恨的泪水。
    “实话也告诉先生,曹操以后的每一天都比现在要痛苦,我要在精神上折磨他,羞辱他,让他毫无尊严,最后杀他祭奠徐州父老。”
    杨默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很坚决。
    杀他祭奠徐州父老!
    荀彧听到这句话,抬起头看向杨默,满脸震惊。
    他是相信的。
    杨默既然这么说了,他就一定做得到。
    虽然自己认识杨默的时间不长,但荀彧却十分清楚,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好多岁的年轻人,是一个说到做到的主。
    他既然说曹操必死,那么自己的主公就一定不可能活着走出太原城。
    荀彧喉头苦涩,想要开口劝一劝杨默。
    但却开不了口。
    荀彧前世出身“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人。
    荀子被称为儒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子和孟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其祖父荀淑是东汉的鸿儒,大学者,为郎陵侯相,外号“神君”。
    因此身为儒家门徒的荀彧,对于杨默这种类似血亲报仇的行为是不能开口反驳,甚至要支持的。
    因为在儒家之中,血亲复仇合乎孝礼。
    儒家十分认可的《烈女传》中,有个叫做赵娥的女子,便是因为为父报仇,手刃凶手而被皇帝赦免其罪,甚至嘉奖。
    在荀彧生活的时代,很多官员都是认同“礼”高于“法”的。
    尤其是当“礼”c“法”发生冲突时,宁可让“法”屈从于“礼”,也不愿意让“礼”屈从于“法”。
    毕竟在儒家门徒的眼里:“礼”代表着儒家的治国理念,是“修齐治平”的大根大本,而“法”不过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而已。
    再者来说,杨默和曹操之间的仇怨,真要较真的话,比血亲更大。
    他是背负了一城的血恨,更像是国仇了。
    谁能说楚国的项羽反抗秦朝是不义之战?
    楚国人项羽反抗灭掉楚国的秦,简直不要太正义。
    “先生,杨默先告退了。”
    见荀彧陷入了沉思与纠结中,杨默知道需要他自己消化,因此主动告退。
    荀彧也只能应了一声,目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