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秦明的话,间接证明了方木的心理画像。

    凶手,的确是一个力气不大的人,和其所说的“身材瘦弱,体能素质较低”相呼应。

    所有人暗暗点头。

    看来这一点是毋庸置疑了。

    至于凶手到底是男性还是女性,眼下没有任何依据可以论证。

    方木判断凶手是男性,想必也是根据凶手的作案手法,以及大数据犯罪率推断而来。

    犯罪侧写,本就是一种可能性,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率。

    不过却可以为案件的侦破,提供新的调查方向。

    那么,为何李泽会说,凶手可能是女性呢?

    当下,众人转而看向李泽,想听听他接下来的解释。

    相对于方木,他们心里显然更倾向于李泽。

    此时,李泽开口道:“秦明和方木说的都没错,凶手,的确是一个力气不大的人。”

    “这一类凶手在杀人之前,必然会做好充足的准备,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

    “万一在动手的时候弄巧成拙,被反制也不是不可能。”

    “我现在考虑的不是杀人过程,而是杀人的方式。”

    “哥罗芳。”

    “凶手,为什么要选择注射哥罗芳的方式,促使死者昏迷。”

    “从以往的案件中,其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规律:使用沾满乙醚的毛巾捂住被害人口鼻的方式,效率更高,也更简便。”

    “而且使用乙醚作案的嫌疑人,也占据了不小的比重。”

    “凶手,为何不选择这种方式,而一定要使用注射器,和麻醉效果相对较弱的哥罗芳呢?”

    听得李泽的话,所有人陷入沉思。

    这倒是一个问题,但又不像问题。

    凶手使用何种方式杀人,属于凶手自己的个人习惯,应该代表不了什么吧?

    倒是方木若有所思,开口道:“队长,你的意思是,凶手曾经考虑过乙醚吸入的作案手法,但最终放弃了?”

    李泽点头:“有这种可能,而且可能性很大。”

    “哥罗芳是非常冷门的麻醉剂,很少有人知道。”

    “就算知道,也很少会用于犯罪。”

    “凶手既然选择了哥罗芳,想必是通过深入了解和深思熟虑的。”

    听到这里,方木好奇道:“哥罗芳和乙醚,有什么区别吗?”

    “或者说,哥罗芳相较于乙醚,有何比较突出的特点?”

    李泽回答道:“乙醚属于医用麻醉剂,毒性较小。”

    “而哥罗芳已经被淘汰了,很少用于医学。”

    “最重要的是,它的毒性可没有乙醚那么简单。”

    “少量吸入,在短时间内会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如果大量注入人体的话,严重者会有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呼吸麻痹?”

    方木准确抓住了李泽的最后一句话。

    大量哥罗芳,会导致呼吸麻痹?

    那如果再配合绳索勒住脖颈,那么杀人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

    难道说……

    方木目光波动。

    他显然想到了什么。

    李泽继续道:“凶手太小心了,连乙醚都不敢用,更加不敢使用湿毛巾强行捂住被害者口鼻。”

    “那么,她到底为什么这么小心。”

    “只有一种可能。”

    “担心被害者反抗,麻醉失败。”

    “担心勒杀的过程中,出现意外。”

    “所以,她最终锁定了哥罗芳。”

    “通过注射大量哥罗芳,致被害者昏迷甚至呼吸麻痹、衰竭,再配合绳索强勒脖颈,完成万无一失的谋杀。”

    “这是一个心思细腻且胆小的人。”

    “所以,我认为凶手极有可能女性。”

    听完李泽的话,方木轻吸一口气,缓缓点头。

    此刻,他认同了李泽的判断。

    仅凭杀人方式便推断的如此细致,足以说明李泽对犯罪心理学,已经研究的非常透彻,造诣极高。

    从注射哥罗芳到凶手是女性,这其中的思维过程,就是犯罪心理学的完美运用。

    其复杂的思维逻辑,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到的。

    最起码,连他都忽略了。

    除了方木以外,众人也是恍然。

    对于李泽之前的推断,他们从一开始的模糊疑惑,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凶手是女性的可能性,现在看来的确很大。

    那么新的调查方向就基本确定了。

    如果侧写画像准确,便可以在进一步的筛查之下,缩小嫌疑人范围甚至直接锁定身份。

    这就是犯罪心理学。

    ……

    p:求鲜花评价票

    (4月日到4月日)</p>龙腾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