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青江县是座小县城,自然比不上苍梧这种郡城,环境也是差强人意,好在人身自由没有那么多管束,所谓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离开苍梧,不管是对还是错,至少不用在别人眼皮下过活,虽说是亲人,却是不熟,这也难为了士颂这外来户。

    小县城环境自然差些,房子也有些陈旧,但是打扫一下也有了家的模样,小翠年纪虽小,手脚却利索,加上又有几名使唤的婢女,这效率自然快了很多,夜幕降临前也就可以搬进新房里入住了。

    三百名护卫也不用担心,早有人领着徐皋去安排他们住所,这些人算是士颂的家底,都要好吃好喝的供着,万一有什么意外发生,身边也多一些使唤的下手,这让他莫名想到以前混社会的时候身边的那群小弟。

    李氏在青江县是首屈一指的富豪,传言其身价巨亿富可敌国,身为县尉自然也是水涨船高,在县内不管任何人多会卖几分面子,交州太守的第五子来这里上任,他们自然第一个收到消息,李家的家主不敢怠慢,抢在别人前面要第一个邀请士颂入府给个好印象。

    由此,李家上下一阵忙碌,山珍海味,大量的鱼肉被送进府中,李府的下人们好一顿忙碌,从后门进进出出总有他们穿梭的身影,李府又怕府里庖厨做的食物不合胃口,特地去寻了几名稍有名气的庖厨来坐镇,府中该打扫的地方都擦洗的堂亮,焕然一新,如同过年过节一般,李府家主李旬字德望,族上在交州生活已近百年,靠的是海盐垄断生意,甚至还置办了一些车队打通门路往荆楚之地做起了买卖。

    李家今日这样的阵势可谓给足了士颂的面子,同时也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想要拉拢士颂,继续过着日进斗金的生活,毕竟是太守之子,能拉拢再好不过,有什么事情也好有个照应。

    李旬虽说家中富足,却是子嗣极少,多年来不知纳了多少门妾室,终不见起色,这也是他的一桩心事,然而这种事情不能对外人言,只能烂在肚子里,好在前些年侧室生了一名男丁,这让他欣喜若狂取名安字,寓意平平安安。

    李家添丁自然少不了大摆宴席,听说当日庆贺这事情,城内人满为患,单单酒席就摆了数千桌之多,可谓财大气粗。

    夜幕降临,月华初升。

    东汉年间一些百姓连油灯都用不起,多数人家等天黑了就会上榻休息,由此,一些精力充足的人家子嗣极多,子嗣多了,这口粮自然也就多了,代代下去,若非做什么生意商人,寻常百姓的生活条件自然也会下降很多,更甚者卖子卖女来补贴家用。

    这年代没有工业,多数都是无业游民,或是上山打猎,或是砍木材去县城中贩卖,种庄稼也就那么几个月的光景,所以他们多数空闲,少时忙碌,由此,山贼,流寇,海贼极多,他们要么呼啸山林,要么乘风破浪,这类人多不胜数,就算是文景之治也常有这些人出现掠夺乡里打杀过往商户。

    双方见面,免不了客套一番,自报家门认识也再所难免,以后在这里过日子讨生活,士颂也免不了恭维几句,他是过来人,还算圆滑,这样的表现落在李承几人的眼中立马变了样,年轻,圆滑,好相处,由此,双方交谈认识很是愉快。

    一番交谈下才知道,这县尉名李承字德兴,乃是李家家族的族弟,那县丞却是外乡人,名步华字子初,本是楚地人士,前些年,行了成人礼的步华出来游历,最终落户在这青江县,听他说起,在楚地尚有一些族人在那边生活,本来书信让他们过来一起生活的,却有族人嫌弃这里天气恶劣远没有楚地舒适,最终这事情也就不了了之。

    双方又交谈了一会,李承见天色近暗就邀请他过府一叙,士颂自然没有拒绝的理由,连声应下。

    住所有下人打扫不用他操心,他也是爽快的人,叫上徐皋,也就跟着他去李府作客去了。

    在这个陌生的世界想要生存,自然免不了要拉帮结派,找一些忠实自己的人,为了拉拢徐皋,也请他跟自己一起去。

    说好听点是护卫,说难听的也就一个下人,自己能参加这种大族的宴会也让徐皋感动不已,古人重义气,这让徐皋对这太守之子印象好上了许多。

    几人坐马车随行,不大的工夫就来到一座巨大的府门前,只见门前一对石狮张牙舞爪威风凛凛,朱漆大门,红色灯笼高挂,又有家将护门,一看就知道不是寻常人家,走进大门,有青石铺路,沿路还有一些石灯立在两侧,照亮府内如同白昼。

    士颂走走看看,心里暗暗吃惊,好家伙,这规模都快赶上自家了,这古代的世家大族果然各个身价不菲啊,一路走来,他是啧啧称奇,路上偶尔有人路过都会向李承行礼,看他们的装束,显然是家将护卫的角色,而且巡逻的队伍不少,隐约有上千人。

    李旬早已经在大厅前等候,见他们过来,忙是施礼,道:“士公子能够来府上,真是让寒舍蓬荜生辉啊,请,快请。”

    士颂脸角一抽,你这里是寒舍,那我住的地方就是猪窝了,他也是伸手客套道:“请,李家家主请。”

    进入大厅,已有些人入座,显然是他们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