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你们还犹豫什么,快跟朱重去!”老人喊起来。

    在这个乡村里,人们更愿意去相信老人的话。比起年轻人来,他们更有号召力。

    听了老人的喊叫,青年人都跟着吼起来:“我们跟朱重走!我们跟朱重走!”

    年轻人有的回去准备,有的仍然跟着。沿路走去,越来越多的人跟上了。

    其中有些是认识金鹏的,他们互相转告着,当走进村时,已经有一大群人了。

    有一个听到了呼喊声的壮实汉子,握了把砍柴刀,走到金鹏面前,激动地说道:

    “重哥,你还认得我么?”

    “胡大海!你是胡大海吧?”金鹏喊起来。

    金鹏上学的时候对历史颇有研究,再加上穿越而来,对这胡大海也能猜出个七分。

    没想到小时候瘦弱的胡大海,如今这么壮实,只是那相貌却还能分辨出来。

    接着又来了二十多个人,金鹏非常地高兴,当即摆了十多桌酒席,宴请乡亲们同饮。

    直到下午才带了众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村子。

    这回招来的都是自己的乡亲,金鹏对他们感到特别地亲近,特别地放心。

    他仿佛是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心中充满了一种温馨的感情。

    金鹏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地培养他们,让他们一个个都当上大将军,成为自己今后进一步发展的主力军。

    在那样一个兵荒马乱的年月,有兵就是王。

    不管时局多么艰难,明天后天命运如何,凭手中的几千几万兵马。

    这方圆十里百里就是老子的天下。

    此时,濠州城里的将帅们都想过过王侯的瘾头。

    好在大家是分灶吃饭,各帮各伙,也就互相迁就,彼此容忍了。

    可是,每个将领的处事方式也是不同的,正所谓官尊脾气长。

    对下属特别是对郭子兴他们的军官愈来愈加凌虐横暴。

    金鹏觉得再在这里委屈下去,只有招辱取祸。而濠州城里也没有一个可以成得了气候的,

    郭子兴也是外刚内柔,不能够相托。于是,金鹏经过反复琢磨,他决定离开濠州,去开辟新的天地。

    这一年,是金鹏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迅速崛起,就只能被他人所灭。

    经过商议,金鹏决定夺取滁州。

    于是,金鹏从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选了心腹徐达、汤和等4人离开了濠州,南略定远。

    在南略定远的途中,朱元璋先招抚了张家堡驴牌寨民兵人。

    后又招降了豁鼻子秦把头的人。

    金鹏统率着这支队伍向东进发,他们乘夜攻破了定远横涧山的元军营地,元帅缪大亨投降。

    金鹏从降军中挑选了精壮汉人人编入了自己的队伍,并南下滁州。

    其实,金鹏在定远的一举一动,正被一个读书人密切关注着,他就是李善长。

    李善长的祖籍是安徽歙县,他比金鹏大4岁,小时候曾在歙县灵金山闭门苦读。

    金鹏喜欢读兵家、法家著作,喜欢探求里面的计谋权变。

    可是,他的学识并没有得到元朝政府的青睐,元朝政府并没有给他提供任何升官做吏的机会。

    后来,李善长决定弃文经商,来往于徽州、定远之间。

    果然,他的才能在这里得到充分施展,因而很快发了财。

    财大气粗的李善长,再加上他的计谋远略,成为了远近知名的人物。

    在元末的荒乱中,李善长时刻都在等待着让他大显身手的机会。

    眼下,金鹏的胆识和智慧,使他隐约看到了希望。

    后来,冯氏兄弟的主动投靠使他最后下定了决心。于是,李善长把家稍作安排,就去追赶金鹏的队伍了。

    那是在4年,已经4岁的李善长身着儒生服,在金鹏去滁州途中歇脚处请求召见。

    当金鹏听到来访者是定远名人李善长时,心中不禁大喜。

    李善长以自己的老谋深算,深深知道应该如何去打动这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人的心。

    李善长与金鹏见面后,他一言不发,却对着金鹏的相貌审视起来,随后,他忽然兴奋地说道:

    “总算天有日民有主了。”就这么一句话就把金鹏的心给抓住了。

    金鹏作为三万大军的统帅,他急于想问个明白,李善长也有好多话要当面陈述,于是两个人越谈越投机。

    你问我答,整整谈了一天。晚饭后,他们二人继续秉烛对坐,谈兴更加浓厚了。

    蜡烛换了一支又一支,不知不觉东方便露出了晨光。

    在彻夜的谈话中,金鹏感觉自己与李善长一见如故,一席长谈不但鼓起了金鹏的雄心。

    而且对他今后的事业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金鹏看来,李善长的到来很可能就是萧何转世。

    金鹏任命李善长做记室,与此同时,一切机密谋议都会认真听取李善长的意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