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郡太守韩延寿守左冯翊。”丙吉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说。

    韩延寿曾担任颍川太守,多次治绩第一。这次出任左冯翊,立刻将在颍川的模式搬到了左冯翊。当初颍川太守赵广汉命百姓相互举报,以至于百姓多仇怨。后来韩延寿到任后,聘请贤士,制定礼仪,修治学官,推行教化,颍川风气逐渐朴素。后来迁任东郡太守,依旧表彰孝悌,广纳谏诤,打压豪强,清除盗贼,一郡太平。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百姓纷纷称赞。离开东郡时,数万百姓自发相送,韩延寿泪湿眼眶,挥泪离去。

    这次来到左冯翊,听闻高陵县民风不淳朴,常有兄弟之间为争田诉讼的,韩延寿感慨道:“幸而我来了,否则百姓岂不是要自相残害?先前左冯翊不能宣明教化,以至于百姓骨肉相争,风气渐坏!前左冯翊虽然是罪魁,其余官员难道就无罪吗?”县令等人惭愧不敢抬头,左右询问韩延寿如何解决,韩延寿叹气道:“今日本官不舒服,暂不听事,明日再说!”

    韩延寿闭门自省数日,高陵县上下官员纷纷惊惧,数日后县令、县丞、三老、蔷夫、游缴等上下几十人官员齐齐前来负荆请罪。韩延寿命左右将众人请到堂上,扬声道:“诸位,本官不是来追责的,是来纠正错误的。听闻如今高陵风气越来越差,百姓手足相告,毫无孝悌可言。恕我直言,这样下去,高陵县还有救吗?”

    县令等人纷纷请韩延寿赐教,韩延寿叹气道:“我没有什么好赐教的,你们速速把各宗族长请来,告诉他们,哪个宗族再有自相争讼者,立刻把这个宗族的族长抓起来。”自此,百姓纷纷传言韩延寿治理严厉,都不敢再犯。

    宗正刘德瞧出问题,却没有上书。私下与丞相丙吉议论,二人都觉得韩延寿治理缺乏公正,是变相高压政策,不能推广全国,更不是长久之策。这时丙吉感慨道:“陛下最近迷上了神仙之术,这个时候就算说了,也未必有用,过些时日再说!”

    刘德回到家与儿子刘更生提起这事,刘更生大喜道:“爹,咱们不是有一本奇书吗?”刘德有两个儿子,长子刘安民,次子刘更生。后来刘更生改变刘向,是著名经学家。

    听刘更生一说,刘德大惊,想起了那本《枕中鸿宝苑袐书》。《枕中鸿宝苑袐书》是当初淮南王刘安的宾客撰写,其中多是刘安的炼丹术和长生术等思想的精华。刘德左思右想,摇头道:“不妥啊,陛下是圣明君主,万不能相信这些东西,否则必然步先帝后尘。”

    刘更生却不以为然道:“爹这话不对,如果陛下能够长命百岁,大汉必然能够繁荣昌盛!再说,当初淮南王依靠炼丹术迅速暴富,这是事实。就算爹不信长生丹,也应该相信炼丹术。如果炼丹术成,将来我大汉何愁金银?一旦有了强大的财力,横扫天下是易如反掌!”

    刘德沉思许久,叹气道:“你要献宝书,爹不反对,但你要毛遂自荐为陛下炼金,爹不同意。万一炼不好,就是欺君,风险太大。你现在已经是谏大夫,只要老老实实做事,将来陛下必会重用你。何必冒险?”

    刘更生大笑道:“爹,富贵险中求啊!何况,儿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大汉!万一侥幸成功,陛下立时能扫平六合,成千秋大业,那时儿也会千古流芳,岂不比庸庸碌碌一辈子好?就算不成功,为了大汉,也值得一试!总要有人第一个啃骨头,何况儿是依照古书制造,已经成功了一半,不是吗?”

    刘德依然不同意,“你哥现在是右曹郎中,咱们家族也有二十多人担任郎官,咱们家族可谓兴旺。论财力,陛下年年赏赐财物巨厚,咱们家已经有财力数百万钱。再者,钱财太多只会使百姓痛恨,毫无益处,这就是爹设立义馆接济乡亲的原因。”

    刘更生听不进去,执意进献《枕中鸿宝苑袐书》。病已大喜,笑问:“这是什么东西?”刘更生铿锵有力道:“启禀陛下,这是当初淮南王的宾客写成的奇书,里面有炼丹术、长生术、易容术等。尤其是炼丹术,当初曾使淮南国迅速致富。”

    病已诧异道:“什么是炼丹术?是不是炼制神仙长生药?朕对神仙有兴趣,却不相信凡人能够长生不老。自古多少人炼制丹药,上有秦始皇,下有孝武帝,都迷信能够长生不老,可最后都化成一捧黄土。”

    刘更生笑道:“陛下,微臣不是要炼制长生药,而是要炼制黄金!”病已大惊,刘更生忙解释道:“这奇书上记载有秘方,可以将铅、锡、铜等炼成黄金!如果炼丹术能够成功,将来大汉必然富有四海,横扫六合!”

    病已大喜道:“你这哪里是炼丹术,分明是炼金术!能成功自然好,朕必为你封侯!只不过炼金术,朕怎么听起来有些玄乎?你有没有把握?”刘更生抬手起誓道:“如果不成功,微臣愿意伏法!”病已欣喜万分道:“好,你悄悄进行,不要被人知道了!需要多少东西,朕命人给你送去,你只管放手去做!另外,大概多久能成功?”

    刘更生喜上眉梢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尽快完成。只不过炼金术需要时间,微臣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病已拍掌道:“好,极好!一年只怕不够,朕给你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