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东山,毗邻秦州大宛湖。

    据传是乾隆六下江南必到之地,留下过不少好东西。

    这几年成了文物贩子跟掮客圣地,明漏几乎已经被捡完了。

    想再碰到好东西,非凡眼力跟经验缺一不可。

    这两样,正是李重楼的强项。

    三十七公里,两人打车将近一个小时才到。

    按着黄永寿给的地址信息,找到一家自建小洋楼。

    大铁门敞着,门外停了两辆豪车。

    里面,传来阵阵喧哗,聊的都是家长里短。

    但这些不痛不痒的话李重楼一听便知道,有人捷足先登。

    咚咚……

    李重楼敲了两下大铁门,带着许烈走进院子。

    两个中年人坐在小木凳上,正跟一名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老者聊天,闻声回头看向李重楼。

    眼里同时升起一丝戒备,但脸上虚伪的笑容却依旧不改。

    ;老陈头,又来一个。其中一人肥头大耳,眼里贼光频转,呵呵笑道。

    另一个人脸长似马,上下打量着李重楼跟许烈,轻蔑冷笑:;小年轻也敢来凑热闹,不知深浅。

    古玩行讲的是眼力。

    任你天赋再好,没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历练实践,都是白搭。

    文物贩子也不例外。

    李重楼跟许烈都是三十不到,除非打娘胎里玩起,否则都不足为惧。

    老者眼眯成缝,默不作声看着李重楼。

    一手抽着水烟,一手撮着个椭圆形的黑漆漆木球。

    那木球,看的李重楼眼中精光一闪。

    竟然越南芽庄奇楠香!

    这么大个头,打眼一瞟至少五十克朝上。

    鹤骨龙筋,更难得的是一整块无裂,木质细腻,油线清晰堪称一品。

    跟市场上流通的那些所谓的高档货,天差地别。

    虽然被撮包了浆,但细细闻,哪怕隔着几米也能嗅到阵阵似药非药的幽香。

    ;老爷子,手上宝贝不错。李重楼没搭理两人,对老者打了个招呼,礼貌说道。

    按常理,捡漏是不是能漏相的,更不能让货主知道自己的目的。

    但东山这块,早就被文物贩子踏遍了,藏是藏不住。

    想来,黄永寿说的宝,便是老爷子手里这块奇楠香了。

    还不如大大方方。

    ;过奖。

    李重楼的尊重,让老陈头咧嘴笑道:;你也是来收东西的吧?

    ;不瞒你说,我家的东西,早被那个败家子卖光了,注定白跑一趟哦!

    ;老陈头,你手里不是还攥着一块沉香么。这时,马脸干笑两声:;你留着也没用?真想带进棺材里啊?

    ;还不如高价让给我们。

    ;这是我老战友留的东西,你们趁早死了这条心。闻言,老陈头脸一板,满脸不悦:;为了他,那小兔崽子我都赶出去了,多少钱都不卖。

    ;嘿!这话到头了。马脸露出不耐烦之色。

    ;老陈头,我给个价,你好好考虑考虑,别急着下结论。胖子笑容依旧,手指一张说道:;五十万,有这钱你好好拾缀拾缀房子,不比拿在手上好?

    这块沉香,是他第一个发现的。

    断断续续谈了一个多月,都没结果。

    人却越来越多,再不干脆点恐怕要出变故。

    老陈头闷不作声,拧开水烟壶,倒出里面的水。

    场面一片尴尬。

    ;中堂上供的,就是您战友吧?李重楼扫了眼客厅问道。

    别家供的都是香烛财神中堂对联。

    陈家的中堂却是一个身着军装的年青人黑白遗照。

    香炉里,还插着三根烟。

    看这军装的样式,还有肩佩徽章,都不是现代的东西。

    至少有四五十年历史。

    ;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的时候,为了救我死了。老陈头转身望着中堂,眼里流露出伤感之色:;41年了……

    ;他要是活着该多好。

    ;斯人已逝,生者如斯,节哀。李重楼轻轻点头,茬开话题:;您以前是干什么工作的?

    说话时,眼神已略过香炉,停在旁边的马赛克墙上。

    农村潮气大,为了防潮通常刷一米高的防水漆。

    也有人贴瓷砖和马赛克。

    这屋子显然有些年头,不少马塞克都已剥落,用花花绿绿的瓷片补了起来。

    以李重楼的眼力,一眼便看出这些瓶片,来自同一样东西。

    ;没啥本事,干了大半辈子工地,开挖机的。老陈头悠悠答道。

    这就对了!

    李重楼心头微喜。

    那些瓷片,出自耀州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