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大商景元五年初春,二月初二,传说中龙抬头的日子。剑南道经略副使,各地驻防将军,各郡郡守以及各县知县等大小官员齐聚安舒郡卫王府,准备到银安殿议事。早在唐九生剿匪凯旋的路上,就已经传令给剑南各郡各县主官,召集各地官员二月初二到王府议事。

    二月初二这天早上,大大小小两百多名官员齐聚卫王府银安殿。左边是以经略副使祁思远为首的文官,右边是以大戟金成章为首的武官。唐九生坐在公案之后,头戴善翼冠,身穿白色蟒袍,一脸威严。从唐九生做了卫王,来到剑南道之后,这是第一次召集剑南道全体主官议事。

    此时,王府里戒备森严,要知道,剑南道的各级主要官员全都在王府,王爷本人也在,真要是发生点儿什么意外的大事,剑南道的官员就被一锅烩了,整个剑南道就将群龙无首。这样的大事,王府又怎么敢不慎重呢?慎重到王妃水如月和西门玉霜、杜若以及枭卫大统领辛治平等人都出来不时的检查一下四门的守备情况,一队队护卫不时在王府中巡逻。

    唐九生望着银安殿下一个个表情严肃的各级官员,沉声道:“本王已经剿灭了牛满地,也剿灭了剑南最大的两座山寨老龙山大寨和独峰山大寨,剑南从此匪患已平,老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以后就要看你们了!本王知道你们当中的很多人,昔日畏于牛满地的权势,没有胆子剿匪,但是却有胆子借剿匪的名义跟朝廷要钱!”唐九生环视众官员,底下站着的很多官员连大气都不敢出。

    唐九生叹了口气,又道:“过去剑南道在牛满地的治理下,官场风气不好,本王知道,这也不能全怪你们,你们毕竟得听经略使衙门的。可是现在牛满地已经被明正典刑,剑南道百废待兴,你们都是剑南道各地的父母官,老百姓可都望着你们呢,你们不能再让剑南的百姓失望了!本王知道,你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做官是想光宗耀祖,光耀门楣,想为自己,也为百姓谋些福利!”

    有几个排在末尾的知县忍不住窃窃私语起来,祁思远望见了,心中不悦,轻轻咳嗽了一声,那几个知县吓的立刻不敢吭声了。

    唐九生忽然笑道:“现在机会来了,只要你们能把所属的郡、县都治理好,让百姓安居乐业,自然就

    能光宗耀祖,光耀门楣,你们与其在宗族的祠堂立起功德碑,却不如在老百姓的心里立下口碑。过去的事情,既往不咎,但是本王也要和各位约法三章,咱们不能把牛满地时期的陈腐风气遗留到将来!以后但凡再有百姓到王府状告地方官员贪墨,而经王府查证情况属实的,官员斩立决!”

    经过一上午的训话,议事,大小官员都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就是这位年轻的卫王是决心要把剑南道搞好了,大约谁挡在他前面,他就要把谁给砍了。中午时分,卫王府给饥肠辘辘的官员们准备了午宴,既不算丰盛,却也不算寒酸,饿的前腔贴后腔的官员们大快朵颐。下午,经略副使祁思远又把大小官员请到经略使衙门,又议了一回事,当晚,官员们在安舒郡安歇。

    晚上掌灯时分,小管事余武到常乐轩书房来见唐九生,说是经略副使祁思远大人求见王爷,唐九生笑道:“好,请祁大人到常乐轩来!”余武答应一声,出去传话,时间不大,把祁思远带进了常乐轩的书房。

    祁思远一身官服,见了唐九生,就要大礼参拜,唐九生赶紧扶住祁思远,笑着打趣道:“子山先生,您现在可是堂堂的剑南道经略副使,从三品大员,在这剑南道目前除了本王,就属你的官帽子最大,怎么样,做大官威风不威风?”

    祁思远拱手,哈哈大笑道:“王爷,您这可就是损我了!没有王爷的提拔,在下就是一介穷儒,王爷对祁思远有知遇之恩,祁思远一辈子也不敢忘了王爷的恩情!下官必将协助王爷守好剑南道,报答王爷和朝廷,不负百姓的厚望!”

    唐九生点点头,笑道:“子山先生言重了,子山先生大才,只不过之前是未逢时运而已!一旦得了时运,立刻能够一飞冲天!对了,子山先生这大晚上的不在家搂着娇妻美妾睡觉,要见本王做什么?”

    祁思远红了脸,不好意思道:“王爷说笑了!今天下午的时候,下官在经略使衙门和剑南道的郡守、知县们聊了聊天,相信他们回去以后,会把各自的地面都管理好,过去牛满地时期累积下的那些弊政,都会一一革除。不过下官想到一件事情,寝食不安,所以连公服也没来得及换,就匆匆跑来见王爷了,请王爷见谅!”

    唐九生笑道:“能让子山先生这么急的,一

    定是大事,子山先生请讲!”祁思远站起身,恭恭敬敬向唐九生鞠了一躬,唐九生有些诧异,“子山先生,这是何意?”

    祁思远正色道:“王爷!下官是来劝谏王爷的!如果哪句话不中听,还请王爷息怒!自从王爷到了剑南之后,带兵到各地平叛剿匪,不论大小山寨,凡事都亲力亲为,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不畏劳苦,尽心尽力,下官实在是佩服不已!但是,您贵为王爷,您就没想过,您要是出了点儿什么意外,就一切都完了!”

    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