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扬州位于长江,运河,海运交汇点,也是南*京的咽喉唇齿之地。

    永乐年间,南方漕粮和北方货物往来都从水路经大运河过扬州。

    弘治年间,扬州的盐业达到顶峰,明末扬州又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扬州成为废墟,是非建不可的事。

    李善长和李彬同乘一车,刘伯温和杨宪同乘一车,后面跟着几队兵马。

    朱樉和朱棡原本嚷着要和朱元璋一起坐朱标的明汽一号。

    结果被朱元璋赶下去,说自己想要安静,转身把朱标拉到明汽一号里。

    ;扬州这么近,咱竟然不知它的破败,这脑子里都是扬州之前的繁华,看来咱是被他们粉饰的太平瞒住了。朱元璋靠着车厢悠悠道。

    ;住在皇宫深院,这消息都传不到我们耳朵。儿臣认为应该深入到百姓中去,亲眼所见才能知道事情真相。

    ;说得好,这淮左名都成了废墟咱都不知道,其他的远离京城的地方还了得,咱等百姓安定后,就和你娘走山过水去瞧瞧大明。

    朱元璋说完,伸出手拍了拍朱标说道:;标儿你太仁厚,但是咱就认定你了,这天下你担不起也得担,担得起也得担,老二老三他们还要让你庇护。

    自己儿子比自己还早知道扬州破败,就连马车都改的快了很多,他比自己想的还要有才。

    况且,信儿子总比信其他人强。

    一路上残破都是因为战乱引起百姓流离失所,大城破败。

    说到战争,老朱想起徐达和沐英还有汤和他们,大都迟早会攻破,但元廷不一定会那么容易投降,定会负隅顽抗。

    他看着朱标道:;标儿,若让你处理漠北,你会如何?

    朱标笑道:;父皇这是在考儿臣。

    ;是,你尽管如实说。

    得到朱元璋首肯,朱标也无所顾忌起来:;那儿臣定会亲自去打的他们求饶。

    ;那如果元贼守着最后一块地就是不投降呢?朱元璋道。

    ;跟他们讲和谈条件,把最后一块地留给他们,但是我会让元贼拟诏,将这块地变成大明和漠北的一块自由贸易区!

    ;自由贸易区?朱元璋有些惊讶:;什么意思?!

    ;大明与元贼的自由贸易区内,两方军队不能驻守,只留下双方捕头维持治安。

    让他们允许大明的男子商户在他们不放弃的这块土地上进行商业和货物交易。

    允许我大明男子在那里自由居住落户,与草原上的女子自由恋爱,允许他们的文化和大明的文化传输。

    为了表示诚意,大明会派会技术会农业的男子,并带部分没有成家立业的大明子弟去草原做交流者。

    大明男子会把大明朝的粮种诗书带去,帮他们建造舒适的房子,提供给他们住,让他们离开马背。

    但草原人也要教大明男子学习骑马射箭!

    把在这块自由交易地方的税收,按比例分成。

    作为他们草原提供了土地的回报。

    朱元璋听的一愣一愣,自由贸易区,大明男子去,怎么没听他说大明女子。

    ;那大明女子呢?

    ;大明女子不能联姻,我们大明男子去已经算亏本了。朱标笃定道。

    朱元璋是聪明的人,听了几句突然明白了。

    他鼓掌笑道:;好一个自由贸易区!标儿,你这简直就是诛元廷人的心。

    朱标故作摇头:;父皇说的话我不明白!不让人家割地,还改善人家的生活,帮草原人安置固定房屋,明明就是亏了,哪里还是诛心。

    朱元璋仰天长叹,兴奋的亢声:;咱明白,你这所谓的建立贸易区看起来是退一步,确实则是近一步。

    因为咱刚才问你的是假设元廷的最后一块地,大明无法占据会怎样。

    自由贸易区!看起来是两国贸易、文化相传,可是一旦他们学大明开始读诗书、种地、住大明的房子,接受安逸的生活。他们会离开马背,停止游牧生活。

    我们都知道,元廷的优势就是马背和骑射,一旦草原最后的地方都成了繁华贸易区,谁还会去过风吹日晒的生活。

    这可不就是断了他们的那双腿,抽掉了他们的脊梁。

    一旦贸易区建立,大明男子的入驻,我们大明子弟会越来越多,会同化他们。

    这贸易区就相当于立在他们面前的诱惑,谁能坚持多久,如果元廷失去了马背优势,就等于自己废了自己行走的能力,再负隅顽抗也会不攻自破。

    ;大明文化,大明子弟,和元廷的残余部落相互融合,互相影响,他们的姑娘是我们大明子弟的妻妾,大明子弟的孩子是他们的亲人。

    元廷绝不会用铁骑从他们女儿和孩子身上踩过。这样和我们大明也就冲突不起来,成了一家人。

    朱元璋虽然不懂得什么是潜移默化的吞噬和影响,但这样对大明来说,可以得到牛羊,得到资源。

    不费吹灰之力,不让大明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