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实刘大夫一个人也是孤单了,这一个多月有着季幼仪母女俩陪着,心里高兴。

    又识得季幼仪聪慧神秘,安安乖巧听话,他没有后嗣,既然收了徒弟,总将她们当成女儿孙子一般,心疼是真的,爱惜也是真。

    “那安安以后就到刘爷爷这里来背书,好不好?”他放不下面子对季幼仪,转头和颜悦色的朝着季安问道。

    安安看着季幼仪,后者朝他点了点头。

    “嗯,好。”得到娘亲的回应,安安很懂事的回答,也算是给了刘大夫面子。

    老头开心的跟得到了什么宝贝似得,一顿餐,肉都多吃了两块。

    吃完午饭之后,刘大夫就出诊去了,季幼仪收拾好东西,然后到书架后翻到了三字经跟千字文。

    这两本是小孩子启蒙的读物,拿下来的时候不小心带下了一本礼记。

    书掉在了地上,她轻轻捡起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看着翻出的一页上,写着两个字,多余。

    字体狂纵瘦劲,如这备注一般肆意,读书者当时不屑的态度透露无虞。

    她随意的翻看书页,这读书者还有很多的见解,她看的有趣,最后一页留下了署名,字,奕辰。

    对这人,着实好奇。

    她将书放回书架,拿着千字文跟三字经离开。

    安安乖巧的坐在椅子上,已经等了一会儿了。这两本书看着有些年头了,一翻开,书页第一面就写着一行字。

    宣武二十七年,吾于三岁熟读之,留字,奕辰。

    宣武,那是先帝的年号,仔细算算,距今已经三十年了。

    那时候这个奕辰的字看上去还苍劲不足,只是初露锋芒,但已经初显《礼记》上的模样,想来是一个人。

    所以这后架上的书都是这个人留下的,这人是谁?

    “娘亲?”

    安安见她拿着书发呆,轻声呼唤,扯了扯她的袖子。

    季幼仪回神过来,“安安,咋们先学三字经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她一字一句教导安安,知道安安不善言辞,也不要求他读出生来,先带他认识字。

    安安张嘴,小声跟读,学的认真。

    等刘大夫回来,三字经一遍已经读完。

    虽说是跟读,很多字其实并不理解,读完也不过是过一遍,稍候才是需要慢慢习读。

    季幼仪留着让安安自己学习,并不着急。

    她上前接过刘大夫的药箱,询问道:“师傅回来了,今天顺利吗?”

    “还行,对了,我回来的时候绕道去看了看梁绣姑,还没进屋,在院子里就听到赵三在骂人,赵老婆子就在屋子里哭,听起来是梁绣姑身子废了,赵老婆子在说她丧门星呢。”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一家子的事情,我不关心。”

    本就是没什么感情,她没有心怀怨恨,已经是善良宽厚了。

    “对了,师傅,您后架上的书,署名是奕辰,这个奕辰是谁啊?”

    刘大夫瞬间变了脸色,不太自然。

    “我不认识这个人,这些书都是我收破烂收回来的。”

    他着急的解释,愁绪的表情,无疑说明这个人他绝对认识,而且颇有渊源。

    季幼仪放好药箱,还没开口,便听到他的告诫,“你带着安安读书就读书,其他的事情不要多问。晚饭不必喊我了,我回屋了。”

    她看着刘大夫急匆匆的回屋关门,虽然清楚这其中有隐情,但他如此表现也让她诧异不已。

    安安也不太明白的看着两人互动,疑惑道:“娘亲?”

    “没事。”季幼仪安抚道:“既然刘爷爷不吃晚饭,那咱们就先回去吧,你再读一会儿书便收拾下书本,带回去娘亲继续教你。”

    “嗯。”

    安安点头,继续读书。

    季幼仪想到明天要带着安安去城里,回到厨房去做了几个小菜,和了点面粉做了几个饼跟小菜一起放在锅中。

    做好这些之后,她示意安安收拾书本,自己则到刘大夫的屋外,嘱咐道:“师傅,我明个儿带着安安去城里,今天做了点吃食放在锅里,您要是饿了,就拿出来热热讲究吃点,我带着安安先回去了。”

    “嗯,知道了。”

    屋内半响之后才传来声响,有回应就说明他没有生气,季幼仪也稍微安心一点,带着安安回家。

    她牵着安安回家走,看他抱着书本不太方便,伸手打算接过,但安安不肯松手,十分宝贝。

    “回头娘亲给安安准备个布包放置书本可好?”

    “嗯。”

    安安小声回应,季幼仪开始琢磨哪里去找人缝这个布包,她什么都能学的来,唯独这针线活是真不行,要不趁着明天去城里买一个算了。

    本来就打算去置办些文房四宝,一个布包也费不了多少银子。

    “幼仪,幼仪。”

    正思考着,路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