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21章--十年生死,两茫茫

    因有荣国公的出面,左良傅有惊无险,保住了命,当夜就挪到了国公府治伤,不日将由谢家军亲自押往长安,交给朝廷处置。

    在离开洛阳前,我受陈砚松的邀请,帮忙给他儿子相看媳妇,对方是官户小姐,姓祁,闺名曼宁,在家中做姑娘时跟着女先生念过几年书,略识得些字,管家看账是没问题,但若要吟风弄月,怕是难。

    我知道一个人要改变,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于陈南淮来说,当初曹县之辱是一变,如今的洛阳兵乱,又是一变,我不知道他究竟有没有彻底把盈袖放下,可他支使仆人给左良傅送上等的伤药,给谢子风写了封致歉信,只能说,这位公子爷会做人做事了。

    腊月二十三过后,陈南淮忽然病倒了,发了高烧,以至于相亲那日,都用帕子捂着口咳嗽,他坐在我跟前,恭敬地给我倒茶,笑的尴尬:;先前无状,冒犯嫂子了,还请您多多海涵。

    我笑着说都是一家子骨肉,没事的,只是你今儿相亲,若有不满,也别表现出来,莫要给祁家父母和姑娘难看。

    陈南淮连声说懂的懂的。

    席面上,陈南淮果然守着礼,全程保持着微笑,面上没有半点不耐烦和傲慢,陈砚松和祁大人说话的时候,他静静地听,不轻易发表意见,那样喜洁的人,居然也开始用酒楼的碗筷。

    祁家乃官宦世家,教养出的姑娘自然不算差的。

    祁姑娘貌相清秀,落落大方,用饭的时候偷摸瞅了陈南淮数眼,是啊,长得好看的男人,走到哪儿都备受关注。

    宴散回府后,我和陈家父子坐到一块吃茶。

    陈砚松盯着南淮把药喝完后,给儿子递了块蜜饯,问:;祁姑娘你觉得怎么样?看上不?

    陈南淮并没有说话,低着头发怔。

    ;他大嫂,你觉得呢?

    陈砚松转头问我。

    ;我觉得还可以,就是心直口快了些。

    我夸一分贬一分,没有把话说得太满,毕竟我只是代梅濂帮忙相看,最终决定权还在陈家手里,况且比起盈袖,那位祁姑娘无论从样貌、身段、谈吐和才情,都差得很远。

    我扭头,笑着问陈南淮:;二弟,你怎么看?

    陈南淮蓦地回过神儿,眼里显然带着百般的不满,但估计不想父亲再操心,苦笑了声,道:;人不错的,虽说刚见面,但同我还算能说得来,就是一点不好,总是给我倒水。

    ;哈哈哈。

    陈砚松拍了拍他儿子的肩膀,笑道:;那丫头知道你病着,在发高热,觉着多喝水能退烧,就一直给你添水。

    ;那她还真是个有心人。

    陈南淮叹了口气。

    我知道,这门亲事应该是坐定了。

    年初,陈砚松强行让南淮和盈袖结合;

    年末,这两个人和离,互相伤害,老死不相往来。

    除夕那日,我随着押送左良傅的军队,快马加鞭奔赴长安。

    紧张么?害怕么?

    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兴奋。

    十三年了,我终于又回来了。

    想想当年的我,家破人亡,被素卿装在麻袋里扔出长安,我能怎么办,势单力薄只能认命;

    如今,我回来了,我的丈夫梅濂在军政重地做官;我的妹夫左良傅是封疆大吏;我的亲戚陈砚松是洛阳首富、袁文清是太子肱骨;我结识了军功世家--谢家。

    我的地位身份远远不及素卿,可她若是想杀我,也得仔细掂量一下后果。

    说笑了。

    靠别人,远远不如靠自己来的实在。

    约莫二月份,我们回到了长安。

    老皇帝病重,东宫监国,李昭并没有立马处理左良傅所谓的‘通敌叛国’案,也没有把他下到昭狱,只是将他禁足在家中,说是要搜集证据,日后审。

    我知道。

    朝廷不会给左良傅定罪,给了他时间养伤,启用是迟早的事。

    左良傅的宅子并不大,里头的人口也简单,都是信得过的人。我闲来无事,再者不敢到外头招摇过市,便帮着他和袖儿将家里修葺了番,添置了些家具,又把府里的账册重头梳理了一遍。

    这小两口经过洛阳之变后,关系比以前更好,袖儿脸上的笑更多了,这不,四月的时候,有了身孕。

    在左府的这段日子,我更加勤快地娇养身子和脸,也曾按捺不住,想要拼着危险去拜见李昭,我将想法私底下告知左良傅,他让我安心等着,若没猜错,东宫启用他的那日,就是李昭见我之时。

    我觉得他说的有理,那就把煮沸的锅盖按住了,安心等着。

    记得袖儿刚怀孕的时候,杜弱兰经常拉着世清来府上串门,兄妹几个说说笑笑,倒也快活。

    弱兰这丫头性子温婉,人品也好,最重要的是,她是自家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