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叫鲁修,朝日新闻的记者。

    因为在性剥削案件中表现突出,我开始受到部门的重用,让我做一些社会热点的采访

    办公室内,我的上司秦寿,此时正盯着我。

    用他那带有挑衅味道的粗眉,给我施加心理压力。

    “你知道最近最火的犯罪话题吗?”秦寿问我。

    作为一个记者,关心热点问题是必须的,这个问题当然难不倒我。

    我回答道:“是杨永山出狱。”

    按理说,一个人出狱,本不应该有如此国民性热度。

    毕竟凶残的罪犯太多了,现在的罪犯,如果不另辟蹊径地犯罪,甚至都抢不到新闻头条了。

    但杨永山并不是普通人。

    他可以说,是一个自带光环的罪犯,从还没入狱时,就已经赚足了民众的眼球。

    七年前,联邦接连发生马路割喉杀人事件,造成五人死亡,凶器皆为一把普通的匕首。

    由于凶手每次神出鬼没,且都是随机性杀人,也就是他走路上可能一时兴起就要杀个人,根本防不胜防,这让普通民众都十分恐慌。

    但由于线索不足,警视厅迟迟无法破案。

    我记得那时候,警视厅也是被舆论骂得够惨的。

    然而,因为一件事,却让凶手意外的落网了,在当时堪称戏剧性。

    凶手再次作案时,竟然碰到了在附近巡逻的便衣执法者。

    经过一番追捕,执法者最终抓住了他。

    而这个凶手就是杨永山,那年他十六岁。

    由于当时他的辩护律师,用未成年和精神问题为他辩护,最高法官最后只判他入狱七年。

    当时舆论哗然。

    民众纷纷不买账,将最高法院也骂的狗血淋头。

    一个杀人犯,夺去五个人的生命,就因为是未成年就可以被轻判,让民众难以接受。

    新闻界也广泛讨论“未成年犯罪”问题,甚至在报纸上公开征集,该不该降低未成年判刑年龄,引来数十万民众投票赞成。

    但最高法院并没有采纳,甚至根本没有回应。

    毕竟一项法律的制定和改变,是要考量方方面面的,不是靠投票就行的。

    而杨永山在监狱里也不消停。

    由于他出众的外表,和不俗的谈吐,他频频登上新闻,甚至在监狱外,拥有了大量粉丝群体。

    喜欢杨永山的都是些什么人?

    叛逆新潮的青少年,和年轻富有的中产女士,她们甚至将杨永山视为精神信仰。

    不要觉得这很不可思议,现实往往就是这样充满魔幻色彩。

    自带话题度后,还有不良出版社,找杨永山约稿。

    后来写出了一本叫《贫民窟的无知少年》的自传书籍,一时引起轰动。

    我之前稍微看过那本书,文笔还不错。

    主要的卖点,就是讲述他的一些个人遭遇和犯罪过程。

    最后自然也呼吁了大家,不要因为无知,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杨永山的书,销量都很好,他也获得了丰厚的版税,一下子名利双收。

    不过也有很多人表示担忧,一个凶残的罪犯,堂而皇之的成为大众偶像,这会不会让更多的人去模仿他?

    罪犯都可以成功,那普通人的努力,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杨永山的争议,从未停止过。

    而如今,杨永山七年刑满释放了,刚一出狱,据说就有十几家经纪公司想要和他签约。

    甚至还有出版社放话说,只要杨永山再写书,他们就可以给他保底千万的版税。

    我在这边陷入感慨。

    而秦寿却布满微笑地对我说:“部门很器重你呀,想让你负责做杨永山的出狱专访。”

    我就知道,秦寿肯定是给我挖坑。

    且不说,杨永山是个割喉的变态杀人魔,坐他身边采访,都得脖子发凉。

    哪怕我不怕,他现在身边肯定也是充斥着媒体工作者,不是我想采访就能采访的到的。

    不过,我也不可能直接拒绝。

    只能打肿脸充胖子回答道:“是,我会努力的!”

    ……

    我走进办公室,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脑,赫然发现了一封邮件。

    是来自“罪恶清道夫”的。

    这次还有一个邮件标题,“永山的表演”。

    我惯例地打开里面的音频附件,听到——

    “你现在很火,应该要树立你良好的一面,争取往国民作家那边靠拢,如果现在签娱乐经纪公司,反而是在消耗人气。”

    【呵,可你觉得,我一个就读到五年级的人,要是没有枪手帮忙,能写出什么玩意,要是以后被人发现了呢?】

    “不会被发现的,民众是愚蠢的,他们不会在意是谁写的,他们在意的是你杀人犯这个名头。”

    【怎么?我现在已经出狱了,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