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传国玺,大王纳之,继而交银台司起草登基诏书,定下登基大典相关事宜,一切事毕,大王先晋楚皇,登基之日加冕为帝,便是华夏九州共主的皇帝了。”

    先皇后帝,这也算是王旦这群投降派绞尽脑汁搞出来的礼法了,压根在中国历史上没出现过。

    哪有造反派会这么墨迹。

    而之所以这么搞,也是一种马屁。

    因为无论是赵匡胤即皇帝位,还是往前追溯到唐朝李渊、隋朝杨坚,晋朝司马炎、魏国曹丕,这些位开国皇帝的登基都是禅让来的。

    是前朝皇帝不干了,把帝位禅让出来,禅让典礼就和登基典礼一道操办,中间没有过渡期。

    可骆永胜这怎么办?

    你说是赵宋禅让骆永胜显然不愿意,而且赵宋的皇帝也死了,压根就不存在禅让这么一说,那留在骆永胜面前可供学习的,只有两个人。

    始皇帝嬴政、汉高祖刘邦。

    可是这俩人的皇帝位含金量多高?

    秦是一统寰宇开辟帝基,功盖三皇五帝,这才加的皇帝位。

    刘邦也算勉强是起自寒微,诛暴秦、平诸侯,廓清帝宇、再造山河,可即使如此,刘邦在即皇帝位之前,那也是文武百官三请三推之后,‘勉为其难’率领文武大臣祭天晋位,登基为帝。

    所以想当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你得有能拿出手的功绩,然后还得假模假样的连推带拒,最后实在是为了苍生黎民之幸福,没办法了,硬着头皮才做的。

    还得说一句,天下有贤者出,寡人当让。

    这叫什么,这叫谦虚,叫礼法。

    所以打汉朝之后,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基本都是靠着禅让来的。

    当然,像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分裂政权的皇帝数不胜数,蛮夷的皇帝也不少,这中国的礼法也不重要,也就没什么人在乎。

    搞得皇帝这个名头,含金量暴跌。

    也就传统的世家大族还是极为重视的。

    直接登基,没什么能拿出手的功绩,江山也没有一统。

    本来呢王旦这群文人的意见是劝说骆永胜别急着登基,楚王先干着,起码等统一天下之后再登基,是怕骆永胜心急不愿意,才不得不折中一下。

    先晋楚皇,等平了四海的割据势力,再举行登基大典,加冕为帝。

    “别费那个劲了,孤听着都脑胀。”

    骆永胜不在意的摆摆手:“祭天孤也没那个时间,这样吧,东京安民,老百姓该干啥干啥,政权交替变幻,谁做皇帝跟他们也没什么关系。

    这皇帝位孤先不晋,等孤将来提兵北上,先捏死李德明那个党项夷,祭了远祖黄帝庙后,在长安登基。”

    这句话说的王旦一愣,他马上捕捉到了骆永胜这句话中一个极重大的政治信号。

    在长安登基。

    新朝要定都长安?

    那大家伙在东京的家业家产怎么办?

    王旦是愣住了,可骆永胜没功夫照顾他的情绪,自顾自说道。

    “你们拟的章程孤都看了,浮华繁琐,心意孤领了,但是不准,回去吧。”

    说罢,合起奏本,随手抛到王旦脚下。

    他不姓赵,没必要给这群降官留脸!

    王旦失魂落魄的离开了,看着他的背影消失,骆永胜冷笑。

    其实对于这王旦来的目的,或者说这封入城相应章程条款的目的,骆永胜心知肚明。

    这就是一次试探。

    想要试探一下骆永胜这位新的人主想要做什么。

    如果骆永胜好说话,就会按照这群宋臣的意见来安排接下来的行程,这样一来,就说明日后改朝换代之时,权力的分配、国家的制统这些核心点士大夫们和骆楚有的谈。

    说通俗点,就是国家换了个名字,龙椅换了个皇帝,根上没太大变动。

    大家伙酒照喝、舞照跳。

    可显然,骆永胜压根没这个打算,他对于宋臣们做出的林林总总几十条筹划直接来了个全部推翻。

    这就是在释放一个信号。

    老子既然来了,那么什么都是老子说了算!

    仙佛神鬼都没资格插嘴,你们算什么东西?

    现在的局势难道还看不懂吗,不是孤这个楚王操心怎么伺候你们这群降官士大夫,而是你们要操心如何伺候好孤这位楚王!

    伺候不好,孤可是会杀人的!

    是的,骆永胜心里已经做好了入城之后大开杀戒的准备,自古哪有不流血的政治运动。

    何况改朝换代这么大的事。

    这群降官都是没有骨头和脊梁的废物,他接受了这么一群数量众多的废物,看似和平的完成了政权交替,让国家的权力过渡安稳着陆,可一旦如此,新的骆楚和旧的赵宋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因为两个国家,两个政权的根还是根,用的还是那同一批官员。

    关于政权政治的一些特点前文有过交代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