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苏州织造甲天下!

    苏州及周边地区真是遍地蚕桑,满目锦绣。

    南明建立之后,大力发展经济,苏州城乡丝织手工业作坊大量设立,民间织造的规模渐趋扩大,现在的苏州城的织造繁华无比,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之说。

    各种丝行c丝帐房c纱缎庄以及行会公所c会馆等经贸商业和辅助行业林立,丝绸生产和丝绸贸易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

    苏州周边的农村,也相继形成了盛泽c震泽c洞庭山等丝绸集市,苏州由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

    “我们现在织绸的木机总数有五千多台,从事丝绸业的人数达二万多人,年产真丝绸缎一十三万匹,值银约二百余万两!主打产品有妆花缎c织金缎c库缎c漳缎c天鹅绒c高丽纱等,特别是苏缎!”苏观生介绍道。

    丝绸重要,为了方便工作,苏观生加苏州织造头衔,既是对他的重视,也让他无法推责一一一做坏了,没有人背锅,毕竟什么权力都给了他。

    做得还算不赖,二百多万两银子,等于张居正万历朝财政收入的一半!

    大家在苏州织造局里看到了锦c缎c绫c绢等衣物被褥,纹饰图案极为精致,有凤戏牡丹c喜鹊栖枝c梅兰竹菊等,手工超好,材质漂亮得不象话,难怪红毛番和隔壁家的德川抢着要,让他们的臣民们来多一百年也生产不出来!

    “苏州不仅是丝绸生产的中心,同时也是丝绸贸易和集散的中心,生产有“东北半城,比户习织,不啻万家”,销售则在苏州城西,乃‘四方商贾,群至此间,比户贸易’各地客商纷纷在苏州开商铺,办商行,南来北往,经销丝绸商品。他们为了往来苏州贸易的便利,想方设法在城内购地选址,建立会馆,已经有台湾会馆c潮州会馆c汀州会馆c岭南会馆”

    王妃轻声对王爷道:“这就是工商业了?”

    “对!”颜常武说道:“农业兴量蚕桑,工业生产丝绸,然后商业销售,成一条龙,当大兴此业!”

    苏观生俨然成了丝绸达人,兴致勃勃地道:“根据我们的五年计划,预计木机总数c从业人数和年产量以年百分之十五的速度递增!”

    然后他说起一个关键性的事情道:“我们府的生产总值和税收可能达到二成的增速!”

    “听到没有!”颜常武对他的小妻子道:“这还是税改后的增速!”

    朱真真默默地点头,她知道税收是什么,以前东林党在江南时,地方工商税收号称三十收一,但经常连收都没得收,都进了私人的腰包。

    颜常武收税,税率有百分之十七的增值税,百分之一的教育附加税,百分之一的基础建设附加税,百分之二的国防附加税,达到二成一的税收。

    当时国内犯怨声载道,反对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可是现在呢?

    官府收重税,丝绸产量却创新高,而丝绸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扬!

    可想而知,之前的商户的利润有多大!

    朱真真是这样的认识:“无商不奸!”

    仿佛看到了她的心理,颜常武说道:“你可以作个深入调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等于出题目考她了,朱真真应允下来。

    “现在最低工资和规定每天工作时间最多不超过六个时辰,推行得怎么样?”颜常武问道。

    “全部达标,所有的商家都与官府签订了协议书,保证发给最低工资!”苏观生满面笑容地笑。

    笑得非常河蟹,但是他执行颜大少的指示时,手段就不那么地河蟹了,采取了种种“合法”的手段,比如一天到晚就去检查那些商家,影响他们的生意,使用钓鱼执法,挑动伙计斗老板,无所不用其极。

    老板们不得就范!

    他所用的手段,放在了内参上进行介绍,许多地方官员都认同。

    内参,是中高级文官系统内部刊物,给他产一个交流的空间。

    尽管劳心劳力,但苏观生极为佩服颜常武,随着民间丝绸生产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贸易的日益繁盛,民间投入的资本源源不断地进入生产领域,促进了民间丝绸业的发展和壮大。

    同时,手工作坊主与商人不断地压榨c剥削工人,榨取工人的劳动,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与工人要求生存产生了越来越大的矛盾。

    据苏观生所知,有的商铺的学徒工作整整一年都没有一点收入,老板们管吃住,美其名为教会技术,不收学费,所以就不能给工钱。

    那些学徒每天工作从早到晚,辛辛苦苦,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到头,竟然有最长五年的学徒!

    虽然不多,但有,三年的学徒很普遍,老板们的心,黑,黑得不得了!

    原来的丝织机户等手工业作坊主与工匠之间c雇主和雇工之间c行会师傅与帮工学徒之间的关系不断地恶化,从最初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的关系,很快发展到全行业之间“齐行叫歇”的对抗关系。

    此时最低工资一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