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若谈西游取经之事,则必要说其领队师傅唐僧。若要细说唐玄奘之身世因果,则不得不提及他父母那番往事。

    话说陕西境内有个大国都邑唤作长安,此方地界位于神州正中无灾少患,人人安逸得享太平,实乃历代帝王建·都绝佳之地。

    细数过往,自周、秦、汉以来,此处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真个是颂不尽的名胜之邦,也曾酝酿数不尽的风流人物。

    彼时,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今日已历经十三年,眼下岁在己巳,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人人乐业。天朝威势,一时无二。八方进贡,四海称臣。

    忽一日,太宗登位,聚集文武众官朝拜礼毕后,就有魏征丞相出班奏道:

    “臣启·陛下,方今天下太平,八方宁静,实乃圣人之功,亦是社稷苍生之福。

    当此之时,我朝更当依据古法,开立选场,招取贤士,擢用人材,以资化理,以续繁华,以固万世。”

    太宗闻言欣喜道:“贤卿所奏有理。”

    于是就传拟出了招贤文榜,颁布天下:各府州县,不拘军民人等,但凡有读书儒流,文义明畅,三场精通者,均可以赴长安应试。倘若真才实学,则当一展抱负。

    此榜远行至海州地方,恰唐僧他父亲此刻年轻,虽未婚无名却傲气自负有些本事文章。

    此人姓陈名萼,表字光蕊。待见此榜就是兴奋,即时回家对母张氏道:

    “朝廷颁下黄榜,诏开南省,考取贤才,孩儿刚刚见了欣喜欲前去应试。

    倘凭本事得那一官半职,也好显亲扬名,封妻荫子,光耀门闾,伸儿报国抚民之志。

    特此禀告母亲,望允准前去。”

    其母亲张氏听儿子说的自信,便颔首道:

    “我儿自幼便喜爱文墨,如今长成人亦有了自己的担当决断,果真是个明理的读书人。

    我也曾听人说‘幼而学,壮而行’,如今恰逢朝廷恩科,我儿又有才有志,眼下正当如此。

    但此去赴举山高林密,虽朝廷治理有方,可天下之大却人心繁复,良善虽多亦难免奸邪,路途遥远恐多有变故,魑魅魍魉虽遭屡禁却是不绝。

    你这一路之上须要格外小心,得了官后切莫张扬,低调行事少生波折,只速速平安回来便好。

    一则是为早早给为娘报喜,二则也好免得娘亲长久担心牵挂。”

    光蕊当即点头应诺,其后便吩咐家僮收拾出行李细软。不两日便拜辞了母亲,趱程前进。

    说也神奇,这一路反倒平安顺利,无惊无险便就教他到了长安。

    看看时辰恰逢大开选场,于是光蕊只得深深望了望远处绣楼之上的婀娜身姿。随即快意大笑几声,装模作样甩了甩袍袖,又再次掸了掸灰尘,才故作潇洒豪迈,大步进场。

    考毕放榜,这家伙却真有着些本事,果然中选。

    其后到了那金銮殿上的面圣廷试,光蕊也不虚他。开口便就是那洋洋洒洒、壮壮阔阔、痛陈利弊、细数得失、精密筹划、奥妙绝伦的《为政三策》,惹得圣上在他讲述其间连连拍手叫好,群臣官吏暗暗点头受教。

    唐王能成大功业自是明主雄君,乍见良才美玉亦不犹豫,当即便御笔亲赐状元之名,恩赏他跨马游街三日以资荣光,以显圣眷。

    不料这家伙游着游着却突然拐弯,绕过闹市,避开学堂反一意孤行打马就朝个方向行去。众随从相顾,只觉状元新到长安尚不识道路,除窃喜暗笑外也不感惊讶。

    没两刻,一行便自丞相殷开山门前路过。此刻,丞相名唤温娇的心爱女儿,恰好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

    小姐登高举球后却有些失望。

    放眼望去,彩楼之下众人尽皆歪瓜裂枣,不是脸上有疤胡子拉碴,便就是长得不俊邋里邋遢,甚至还有几个胡子花白的老者,在人群中拄着拐棍颤巍巍充数。

    也适值陈光蕊骑高头大马在楼下经过,眼下披红挂彩头戴状元乌纱好生威风俊俏。见了状元一行的威仪声势,众多看热闹的小民亦纷纷避让行礼,不知不觉为状元让出好大一片空间。

    小姐见光蕊人材出众,知是新科状元,自然心内十分欢喜,又仔细瞅了瞅楼下那些身着便衣,混杂在人群中的下人仆役,这也才明白了早间爹爹仓促操办绣球卜婿的苦心与用意。

    于是,这小姐便凭借自己往夕练习多年的投掷技巧,拿终身幸福作为赌注,瞄了半天后银牙一咬,方使劲将绣球抛下。

    也算她手法运气厉害,这绣球划过一道美丽弧线后,还真恰不偏不倚正正打着光蕊的乌纱。

    见小姐果不负众望一举命中,明里暗里众围观仆役与凑热闹前来的百姓无不兴奋叫好。

    其后,瞬时便猛然爆发出一派笙箫细乐,立马便有早已准备好的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径直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

    换做他人,突然遭人拿球砸了脑袋上的珍贵乌纱,而后又被乌压压一群不知哪里出来的丫鬟拦住去路,且牵住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