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沈雁秋立刻来了兴致,“是你们军部邀请的吗?”    陆元武:“对,东川和西楼应该也会收到邀请,他们科研所以及文/化部门也有名额。    他俩是自己考上的少年大学生,如今工作单位也很器重,自然会给他们这个荣誉。”    至于苗翠云和刘铁军还有三个小孩子,他们就能带去。    兴奋了一阵,沈雁秋突然觉得不大对,她小声道:“我怎么隐约记得我爸妈说他们第一年春晚是海市那边啊。    首都这里得两年后才会第一次春晚直播吧?”    陆元武握住她的手,笑了笑,“这并不是我们原来的时空,自然不会全部一样。”    沈雁秋也忍不住笑起来,对啊,他们穿越的这个世界是一本书的背景世界,并不是原来的时空,很多信息自然也不会一模一样。    但是大方向差不多,所以很多大事他们都能有所预料。    沈雁秋对这个很重视,兴奋地让他赶紧回家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    现在是81年,电视机在国内的普及率还是很低的。    国内第一台黑白电视是1958年生产的,后来受运动影响几乎没什么进展。    虽然70年生产了第一台彩电,但是普及率却相当低。    就现在乡下,有些公社全公社上下没有一台电视,就算城市小县城也很少,哪怕在首都一百户人家也没有十户有电视。    老百姓们多半都是通过收音机来收听节目的,春晚自然也不例外。    能去看现场,那可是莫大的荣耀呢。    沈雁秋高高兴兴地回家,除了陆东川和陆西楼其他人都在。    陆东川最近找到了新的兴趣点,打算给家里提高生活质量,所以在和同事们一起改装了无霜冰箱以后他又盯上了电视机。    他们家因为沈雁秋和陆元武工作忙,孩子们又上学还有自己的事情,哪怕苗翠云和刘铁军也帮陆甜甜做事情呢,所以根本没有人闲在家里。    因此,他们家一直都没有买电视,都是听收音机的。    加上小孩子们英语学得好,还特意买了听BBC等广播节目的收音机呢。    陆东川寻思这不是要过年了么,他想给家里弄一台电视机回去。    他直接去了首都旁边的津市712电视机厂,这家工厂生产的第一台黑白电视和彩色电视,是国内最老牌的电视机厂。    陆东川打算在这里掏澄一批旧零件,组装改进一下,给家里弄台电视机。    电视机厂的基层干部不知道他,高层领导却熟悉得很,因为陆东川跟着科研所的院长参加过好几次科技会议。    “陆研究员,这是有任务啊?”    高厂长热情地招呼他。    临近年关,他们电视机厂还没有完成生产任务呢,高厂长也是犯愁,就很想跟这位科研所的天才搞好关系,看能不能让陆东川以后花一部分精力来解决一下他们电视机厂生产线的问题。    陆东川却不是会热情主动给别人帮忙的人,他只是打了一个招呼,然后就去废弃瑕疵零件仓库找寻自己需要的配件。    高厂长立刻派了自己的秘书跟着陆东川服务,再三叮嘱,“务必招待好了。    陆东川在冰箱厂晃悠一圈,就给他们提供了无霜制冷技术,你懂吧?”    林秘书点点头,两眼发光,“厂长,我懂!咱们一定要刺激这位天才研究员的创作积极性,让他给我们电视机厂也改造改造。”    高厂长拍拍他的肩膀,“小林,好好干!”    小林:升职稳了。    当然,得服务好陆研究员,让他留下点什么。    一周后,陆东川组装出了自己送给家里的新年礼物,一台比现在售卖的电视机外形更加美观,使用更加方便,接收信号器也更加强劲的彩色电视机。    他还改进了几处线路,让电视机的电压更加稳定,显像功能更加出色,而且噪音也更少。    林秘书:“陆研究员,请问我们电视机厂可以生产此类电视机吗?”    陆东川瞥了他一眼,“这是手动组装的,流水线做不出来。”    林秘书:“……”这,难道我们电视机厂不配沾光吗?    比不上冰箱厂?    陆东川看他一副便秘的样子,看在他这几天忙前忙后的份上,好心解释道:“贵厂的电视机生产技术已经很成熟,有些需要改进的是配件生产技术问题。”    比如电视机屏幕以及显像管等等。    哪怕他可以看懂国外彩电的优势,但是国内没有这么大的屏幕,那也白搭。    不过他还是提供了几个改进思路,比如帮忙改进电击从而解决电视机过热等问题。    林秘书高兴得合不拢嘴,电视机容易过热、噪音、屏幕雪花等问题,如果能解决也好啊!陆东川带着他的电视机告辞的时候,高厂长安排了自己的车送他和电视机回去,还殷切地邀请他以后常来。    陆东川并不像其他人那么愿意说客套话,他淡淡道:“以后来的机会可能不多,抱歉。”    年后他就要被关进实验室去,实验项目保密,甚至可能要做交换生去米国,哪里还有时间去电视机厂?    他去不了,自然不会说好听地哄人家开心了。    高厂长对他有所了解自然不会在意,反而很高兴,觉得陆东川这个人实在不虚伪。    而且陆东川这一趟过来,也给他们解决了不少问题啊。    这个少年的水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