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一顿饭吃的怎么样,别人迎春是不知道的,但是迎春自己却是听开心的,这个就是自在吧。自由在在的想说什么说什么,什么也不用在意。

    带着点酒意的迎春回来院子,却没回自己的小院子,而是去了正房看巧姐。当然了也不是说今儿吃饭的事情。

    这种小事,巧姐想知道,随时都能知道,不想知道也会有身边的人帮着记者的。还犯不上他们姑侄拿出来讲。

    刚进正院,就见巧姐躺在贾琏的摇椅上,优哉游哉的晃荡着一双小短腿,手里还拿着一本书。

    迎春见状,就走了过去,在另一张椅子上躺了下来。

    巧姐见迎春躺了下来,故作高深的开口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迎春一听,道:“句子倒是好句子,可是别让二嫂子听到,不然该恼了,以为你又笑话他识字少哪。”

    巧姐听到说:“恼了又如何,她又不敢打我,最多去爹哪里告状罢了,不像头起了故事。

    “话说开国十一年己年下旬,南方鹅城的有一户良善乡绅黄家,黄家有个婢女,名叫美美,这美美每日坐着高马华轿在鹅城街道上扬长而过,鹅城百姓见到纷纷议论,这黄家老爷不是一直说收咱们的税是为了剿匪吗,为了帮助咱们这些穷苦哈哈们吗?

    怎么他们家一个婢女都这么有钱,这么张扬。

    很快啊,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甚至在鹅城的讲茶大堂里都在议论此事。黄老爷得知了此事,终于坐不住了,乡绅吗?还是要名望的。

    于是这黄老爷就站在黄家城堡最高处对百姓解释道:这个美美与黄家无关,我们黄家的人都是规规矩矩的。黄家从来没有婢女这个职位,更没有美美这个人。

    美美也赶紧给百姓道歉,说自己只是为了打肿脸充胖子,根本不是黄家的人,百姓将信将疑,但是百姓有很健忘,大家又都去讨论另一件事情了。很快忘了婢女美美的事。直到四年之后,婢女美美因赌钱入狱了,百姓才貌似知道了点什么,但是也早就没有了当初的关注了。

    乡绅吗?杀人如杀鸡,一个小小的婢女,折腾了四年才办了,无非就是有把柄在人手罢了。

    但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最终黄家还是扫清了手尾,办了美美。

    可谁知,黄家又出了几件丑事,早在前朝的时候,黄家就用鹅城百姓的税款搞了一个放足钱,放足钱是为了让女性不再裹小脚的,能和男人一下下地劳作,是专门给女性的,也是我朝支持的。这事一时传为美谈,引得八方各国纷纷称赞。

    可谁知,在开国十九年的时候,有个识字的百姓,在鹅城黄家门口的布告栏上,看到了放足钱的使用明细,有几笔钱居然施舍给了男人,这个识字的百姓奔走呐喊,消息传出后,又是一片哗然,指责黄家浪费鹅城百姓的税款。

    黄老爷又不得不出来解释,我们当初搞这个放足钱,就是为了帮助人,现在帮助了男人,和帮助了女人是一个意思。

    百姓不同意,当初让我们捐钱的时候,说好了这个钱是给女人用的,你现在又给了男人用,你这就是在糟蹋我们的钱。

    黄老爷焦头乱额,结果鹅城一个生产大葱的儿子出来,说我们这钱是合法的,你们这些愚民不该骂黄老爷,说完就要堵百姓的嘴,黄老爷一看事情这样闹下去就没法收场了。”

    还好这时候一个戏班子跑出来吸引了百姓的注意力,这个戏院的做法是在演戏演了一半的时候,在观众再叫一次钱,谁让这戏是好戏哪。你们要是想看,就要交两次的钱。百姓对此气愤不已,就忘了黄老爷的事。都去骂戏院了。

    于是黄家又缓了一口气,可还没等气缓匀了,又出事了。

    在开国十九年末的时候,有个患重病还顽强养家的女孩,被鹅城百姓传颂,大家都想帮这个女孩,于是黄家打着良善人家的名号,为女孩筹钱治病,不过女孩最后还是去世了,去世之前,女孩告诉大家,黄家根本没有给我施舍钱,甚至黄家以女孩的名义筹集了两笔钱。

    百姓这次彻底怒了,对黄家开始口执笔法,可谁知才发泄了一会,土匪就进城了,这是开国二十年的春节,土匪先抢了鹅城的一个村子,那些村民被抢后一贫如洗,也成了土匪,于是土匪越来越多,百姓慌乱不已。

    为了尽快控制土匪,大家又一次给黄家捐钱,这次不只捐钱,还捐兵器,捐铠甲,因为前线剿匪的部队缺的就是兵器铠甲,面对灾难,百姓上下一心,之前和黄家的不愉快也就不计较了。

    呵呵~

    然而前线还是不断告急,之前说缺兵器铠甲,现在直接就没有了兵器铠甲,士兵只能靠自己本身去和土匪拼命。

    于是大家又去查黄家,发现黄家把兵器铠甲,给了鹅城吴举人的部队,这个吴举人就是个帮乡绅豪族接生孩子的。

    黄家整个就是个貔貅啊。

    大家依旧骂黄家,可是黄家已经习惯了,只要我听不到,就没人骂我。

    接着鹅城怪事更多了,原本只要7文的猪肉,涨到了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