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几天,江小朵就该去学校初三补课了。

    马上初三,学校如临大敌,纷纷提前结束假期,要求初三的老师和学生,提早结束假期,开始补课。

    江小朵倒是期望假期再长点,她好能多打工、多挣钱、多还债。

    可想到,作为一个农村里的底层小丫头,读书几乎可以说是唯一能使命运翻盘的机会,她也无话可说,“补课就补课吧,快点结束初三,快点进入高中,快点入读大学,快点工作挣钱,快点把家里的债务还清。”

    这一连串的快点,可见家里的债务,像山一样,始终沉甸甸压在江小朵的小身板上。

    江小朵刚参加完姥爷女儿出嫁婚宴,欢喜劲还没缓过来,结果,又来了桩白事。

    可见,生之欢喜,与死之悲戚,常常是如影随形,犹如两个黑白双煞,白的给人生之希望,黑的给人死之了却万事休。

    过世的,是后村里的张家婆,半夜里走的。

    张家婆生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好吃懒做,成天喝得醉醺醺,娶个媳妇厉害得很,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活、活的说死、不死不活的气个半死。

    大儿媳刚进门就给男人放话了,“我嘴碎,说话噎死人,为了你老娘多活几年,不要让你娘跟着我们一起过。”

    张家婆这大儿子吧,虽说爱喝几口小酒,但是耳根子软,怕老婆,所以,大儿子家,张家婆是指望不上了。

    张家婆二儿子呢,是个泥瓦匠,从镇上娶了个成天只知道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老婆。

    二儿子老婆从镇上嫁到农村,本来就觉得下嫁,委屈了自己,理所当然,肯定不同意跟公婆一个锅里吃饭了。

    张家婆三儿子是个木工师傅,娶了自己师傅的女儿,两口子成年跟着老丈人,方圆百里,哪里需要做木工活就到哪里,吃住都在人家家里,有点四海为家、到处漂泊的感觉。

    很显然,三儿子也是个纸糊墙,根本靠不住。

    小儿子呢,倒是有点文化,也还孝顺老娘,不过小儿子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打工的时候娶了个外地媳妇,一年着,混浊的眼睛更加暗淡,似乎恨自己生了几个不争气的儿子。

    “张家婆,您不用担心,以后,您要是有什么事,就来找我妈宁珑或者我,只要我们能帮的,我们一定尽力帮您。”

    张家婆连声谢谢着接过20元钱,蹒跚着慢慢走在江小朵后面。

    所谓的捡花生,就是人家地里的花生扯完后,可能留有一些扯断根须的花生,深埋在地底下,张家婆拿把铲子,从地里一点点挖过去,还能挖到几斤遗漏的花生。

    江小朵打工的时候,也一直想着张家婆的事。

    后来,每年过年的时候,江小朵跟妈妈宁珑央求,把家里的年货、卤菜,拿一些过去给张家婆,也让她开开心心过个年。

    宁珑虽然穷,但很善良,同意了。

    江小朵就将家里的饺子、麻片、年饼子、卤菜,各装了一些,拿去给张家婆。

    去的那天,张家婆好像身体不舒服,正躺在床上哼哼唧唧,江小朵赶紧过去,关心问道:“张家婆,我是小朵,您生病了吗?哪里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啊?”

    “小朵啊,我一个七老八十的老太婆了,好死不活还活着,上什么医院啦。这几天天气冷,估计冻着了,没啥子事,躺几天就好了。”

    “张家婆,这是我妈让我给您拿来的年货,您过年的时候就有得吃了。”

    张家婆欠了欠身子,看到几个袋子的东西,忙不迭感谢:“小朵啊,你和你妈宁珑,都是孝顺孩子,好人有好报,谢谢你们啦。”

    说了没几句,张家婆开始剧烈咳嗽,喘气又急又短,欠起的身子,也很快跌落回床上。

    江小朵赶紧去倒了一大杯白开水,用嘴吹半天,不烫嘴了,扶着张家婆坐起来喝完,喘气才稍微好点。

    “张家婆,我看您病得不轻,您得吃药呢。这样,我回家给您拿点药过来,您把药吃了再睡,身体能好得快点。”

    不等张家婆回应,江小朵急急走了,留张家婆在背后有气无力呼唤:“小朵,小朵,不用麻烦了呀。”

    江小朵回到家,就在宁珑抽屉里翻箱倒柜找感冒药,没找到,赶紧问宁珑:“妈,我上次感冒吃的药呢,还有吗?张家婆病了,我拿去给她吃点。”

    “小朵,那药在你屋里,你上次吃了之后,妈就放你屋里呢。”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妈。”

    江小朵飞奔回自己房间,找到感冒药,跑回张家婆屋里,用温水,喂张家婆吞了下去。

    “张家婆,我刚喂您吃了感冒药,您好好睡上一觉,明天应该会好点。”

    “小朵啊,太谢谢你了,等婆婆好了,你来婆婆屋里,婆婆有样东西要送给你。”

    “婆婆,不用了,我是小辈,孝顺老人,是我们小孩子应该做的事,这是老师教的呢。”

    伺候完婆婆躺下休息后,江小朵回了家里。

    大年三十当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