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付出的代价,不过是让吴懿等部稍微行军劳顿些。

    权当是练兵了吧。

    自然,为了避免万一,汉中郡的守备肯定是加强的。

    只不过,郑璞不知道的是,他转身退去之时,丞相一直目视着他的背影。

    军中口口相传的“疤璞”之号,终于传到了丞相耳里。

    且还知道了,此号乃是车骑将军刘琰所创。

    但性情颇刚的郑璞,却是对此事只字不提,犹如不曾得闻一般。

    此便让丞相有些心奇。

    以他对郑璞的了解,便知道其绝不会心无羞恼之意。

    更不会犹如昔日为马谡求情一般,不与车骑将军刘琰计较。

    毕竟,马谡与刘琰不同。

    前者对郑璞有举荐之恩,二人亦颇有交情。

    且昔日郑璞谏言的最大缘由,乃是基于大汉人才凋零,继续任用马谡于大汉有裨益。

    而后者刘琰嘛琰........

    不过一仰仗先帝刘备恩泽的坐谈客罢了。

    且早在成都时,便常以言毁郑璞。

    或许,如今其子隐而不发,乃是坐等可让刘琰万劫不复的时机吧?

    丞相隐隐有所悟。

    然而,却没有打算出面干涉,反而是抱着静观其变的心态。

    倒不是丞相心有偏袒、纵容朝廷僚佐相互攻讦,而是想趁此事看看郑璞的心性:对外部敌军素来不择手段的他,对大汉内部仇雠时是否亦然狠戾?

    因为如今在丞相眼中的郑璞,已然不同了。

    筹画之能冠冕年轻一代.......

    坚守萧关道时杀身报国的忠节........

    针对豪族的分化以及谏言摊丁入亩的国策........

    此子之才,假以时日,可继自身之后也!他日可肩扛克复中原之志也!

    如果他,不会因喜恶而网罗罪名构陷同僚的话。

    然也,丞相并不冀望着,郑璞能以德报怨。

    如若以德报怨,将以何报德?

    丞相仅是期待着,郑璞在处理私怨的时候,不触犯朝廷法度即可。

    毕竟,禀心是否公允,乃是可堪为执国者的第一步。

    不然的话,便是能力愈大祸国愈凶!

    与其挑选一才华横溢的祸国者,丞相更倾向挑选一庸碌者继己后。

    至少,再怎么不济的庸碌者,亦可守成!

    能萧规曹随!

    虽与国无裨益,却也能与国无害!

    璞者,藏玉之石也。

    瑾者,美玉也,美德也。

    却是不知,今藏玉之石疤裂,可有美玉之德出否?

    但愿,此子莫要让我失望吧........

    当郑璞的身影消失在署门外,年齿即将迈入五旬的丞相也收回了视线,心中的话语与眼帘缓缓耷拉而下。

    对此,郑璞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缓缓步出署屋,转来众扈从静候处。

    见比乞牙厝尚且雄壮几分的刘林,正在阖目养神,便出声说道,“子繁,丞相授你职为别部司马,且在我麾下。”

    一缕喜色,从刘林双眸中泛起。

    旋即,又悄然淡去。

    只见他容色恭谨的躬身作礼,瓮声瓮气的说道,“诺!”

    亦让郑璞见了,不由微微摇头而笑。

    此一路上,他对刘林的性情也大致了解些。

    此子不苟言笑,从不主动寻人攀谈,行事一板一眼的。

    且惜字如金。

    能闭口就绝不会开口;能只应和一声,就绝不会多叙一个字。

    或许,是因他先父刘封被赐死之事太过于敏感,其母便从小告诫他凡事皆要三缄其口的缘由吧。

    不过,郑璞对此颇为赞赏。

    身为上官,最喜欢的便是这种寡言少语、言听计从的麾下了。

    待接过扈从乞牙厝递过来的马缰绳,郑璞抬了抬头。

    见日尚未至中天,便嘱言乞牙厝且先引刘林去冀县的军营。

    嗯,他那一直让张嶷代领的本部三千兵马,丞相已经调回来驻扎了。

    因为有高翔部在大夏县驻守,陇西太守游楚的郡兵亦可安民,已经没必要留在让玄武军继续驻扎在狄道,平添粮秣转运的困难。

    而他则是前往小陇山草甸,打算给妻子张妍挑选匹好马。

    二人在成都耳鬓厮磨之余,亦比试了一番剑术。

    郑璞习的是战场之剑,剑法大开大阖、动作简洁;而张妍所习乃类同与刺客的技击之术,尤重技巧以及善于腾挪。

    若是二人作生死搏命,胜负尚在两可之间。

    然而,只是夫妻闲暇时的比试一番嘛........

    郑璞只好愿赌服输,按照比试前的赌约,亲自去挑选一匹优良的战马。

    咳!咳!

    大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