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舅哥,我没记错的话,岳父大人年轻的时候,也是农民。”高贤说道。

    李光宗摇摇头,说:“妹夫,那你也应该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少农民,又有多少如同家父这样的人?”

    “沧海一粟。”

    高贤叹了口气,这件事情两个人的确很难达成一致。

    李光宗是一个年少有为的成功商人。

    他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和普通的农工阶层,有着本质区别。

    周围的环境,让他无法理解高贤所说的东西,他不明白,为什么农民的孩子也是未来。

    李光宗见高贤沉默,以为他被自己说动了,继续说着:“妹夫啊,你不知道,现在这个世道,已经变了。”

    “哦,怎么说?”高贤问。

    李光喝了一口茶,说:“你醉心于读书,自然不太清楚,但我行商,在五湖四海奔波,可是看得明明白白。”

    “自从太师变法以来,大明朝,就已经发生变化了。”

    “田地里面的收成越来越好,就拿棉花来说,和百年前相比,一亩棉花的收成,增加了三倍以上!”

    “但是收成多了,棉农反而越发穷苦,你可能很难理解这样的事情。”

    高贤点点头说:“我知道,产量高,价格就低了,这是供大于求。”

    李光宗顿时惊讶,想不到高贤一个读圣贤书的,居然能这么快指出事情的根本,这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

    “你说的没错,许多棉花产地,连卖都卖不出去,因为纺纱的人就那么多,根本来不及消化这么多棉花。”

    “这样一来,棉农们为了生存,就开始自己纺纱,于是又导致了另一个结果,你能猜到是什么吗?”

    高贤说:“纱线又供大于求了。”

    李光宗使劲拍了一下桌子:“没错,就是这样!”

    他看向高贤的眼神充满了诧异,在这个时代,没有经过商的人,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见识。

    “织布是个技术活,而且需要昂贵的织机,不是一般人想做就能做的,所以纱线有了非常大量的剩余,纱线的价格也是快速下降。”

    “但最关键的是,布匹,仍旧是人们最缺的生活用品之一。”

    “前些年,我发现了这个商机,并且利用它,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有了如今的成就。”

    “同样,有许多商人,许多行业,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你想想看,这股庞大的暗流,会产生多么大的变化?所以我才会说,银子,才是未来。”

    “大明朝商人的财富,将会超出你的想象。”

    李光宗似乎很久都没有这么长篇大论了,看起来很是激动,高贤又给他填满了一杯茶水。

    听了李光宗所说的信息,高贤的内心也是惊讶的。

    他本来以为,大明朝如同前世清朝一样,已经病入膏肓,但没想到,太师的出现,还是对这个庞然大物产生了影响。

    市场,产品,人工。

    除了制度的制约,现在的大明朝,已经具备工业革命的产生条件了。

    但是制度是会变化的,高贤相信,不超过一百年的时间,大明绝对会出现一个工业发明的爆发期。

    然而一百年,还是太久。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西方世界,已经在开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了。

    甚至由于历史的不同,他们也有可能加快了进程。

    高贤深知工业革命的可怕之处。

    大明等不了一百年了,可能二十年之后,坚固的边关,就会被坚船利炮炸开。

    “舅哥,有件事情,我想问你。”高贤说。

    “嗯?什么事?”李光宗说。

    高贤沉吟了片刻,说:“我在书中偶尔看到,百年前,似乎发生了一场恸乱,你听说过吗?”

    李光宗眉头一皱,低声说:“妹夫,这件事,还是少打听为妙。”

    高贤愕然,想不到如同李光宗这样的人,对这件事情也是闭口不谈。

    两人沉默了片刻,李光宗突然哈哈一笑,说:“这么大一壶茶水都没了,你看看,这人一吃饱啊,就总是想干点别的事情,我再去泡一壶。”

    说完,李光宗就提着茶壶出去了。

    突如其来的话语,让高贤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过了一会儿,他才恍然大悟。

    人吃饱了,就没事干。

    农业革命带来最直接的结果是什么?

    丰收。

    粮食的产量在短时间内翻了几倍。

    然后所有人都能吃饱了,吃饱了然后干什么呢?

    当时的大明朝商业薄弱,没有那么产品来消耗田地里产出的粮食,人们吃饱之后,就无欲无求了,于是就有了很多空闲时间。

    没有消费的渠道,也没有娱乐那种消耗时间的东西。

    人们除了生孩子,啥也不干,精力过剩。

    恸乱,就必然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