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免费小说阅读[ts]更新快☆
    杜昱在燕都坐镇继续为大梁的工业发展打基础,很快真定府之战的战报就传到了他的手中。
    知府丛放向献媚投降,边军主帅张玉宁可身死也不愿转投大梁等等详细的消息都记录在册,他看过之后有些感慨。
    看来不管是辽国还是大宋都不乏死忠支持者,胸怀信念之人从来都不缺少。再联想到精忠报国的岳武穆c负帝壮烈投海的陆秀夫,甚至还有南宋灭亡时随之蹈海殉国的十万军民,杜昱觉得心情有些沉重。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趋利避害,但也不乏浪漫的理想主义者,尤其是在华夏大地上热爱故土和故国之人更多。
    这件事给杜昱一个启示不能小看大宋,不要以为将日薄西山的辽国灭掉,大宋的土地就唾手可得,还是要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
    真定府的后续的处理他并不打算直接参与,此种事情交到以闻焕章为首的文臣商议解决即可没有必要事事亲为。
    投降的那部分大宋官员和辽国的那些降臣一样,必须要经过思想改造之后才能择优任用,以免出现怀有异心的情况。
    杜昱当前要处理的事情千头万绪,最重要的还是秋天的那场约战,再他看来只要击溃或者重创金国人大梁的局面就会豁然开朗,相当长的和平时期。
    周边有能力给大梁制造麻烦的也就是大宋和金国,西夏苟延残喘自顾不暇根本不会自找别扭来大梁这里寻晦气。
    所以他一直在为战争做准备,最近一段时间更是来到滦州与韩伯龙和武松等人汇合,查看安东军的具体情况。
    他打算这次对上金国以热武器作战部队圣教军为主,辅以两万多左右的飞虎军,其余的人则由安东军来补充。
    尽管辽国上京留守挞不野和都统耶律余睹投降金国,当之前金国的兵马也就在两三万人左右,总体上的兵力也就在七八万之间。
    杜昱认为拿出两万圣教军c两万虎威军再加上五万多安东军,大梁依旧在军队人数上有一定优势。
    虽说女真人号称蛮晚不可敌,而且也确实在实战之中击溃了辽国七十万人马,但总的来说主要是因为他们作战勇敢不畏牺牲。
    还有一点就是金国人的骑兵较多,机动性发挥的比较出色。
    杜昱觉得金国人的优势在面对大梁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夸张了,女真人擅长骑兵冲阵搅乱阵型,而大梁的军兵最擅长的就是结阵作战,圣教军更是依靠热武器的远程优势造杀伤的行家。只要能大量的杀伤金国人,以他们那点薄弱的人口基础和国家体量根本就没可能与大梁消耗下去。
    不过真定府的事情也给他提了醒,行军打仗大意不得,只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会在战争中取得优势,如此一来他对安东军也重视起来。
    打仗的物资没有必要投放下去,但安东军的训练一定要抓起来。本来这支部队就是韩伯龙组织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军事素养相对较低,好在绝大多数军兵都是玄法道的教徒,在凝聚力和忠诚度上没得说。
    杜昱送过来的新式训练法他们执行得一丝不苟,尽管还显得比较笨拙,但能都没有怨言。
    想想也比较正常,之前在辽国的治下这些人都是被压榨得几乎没有生存的希望,每年田地里的产出缴纳完赋税之后连正常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这才会寻找精神上的寄托。
    韩伯龙宣传的玄法道一出,靠着免费发放‘符水’治病的福利,立刻就在百姓之中得到海量的拥趸。
    起义之后他们很快攻破了数个县城,得到了为数不少的粮草补充,在这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是第一次吃到饱饭,对大梁的认同感更是噌噌的飙升。
    在被大梁赐名安东军之后,有燕都方面提供的物资支持他们的生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这也使得军兵们对军令绝对的服从。
    杜昱这次来到滦州,不但给安东军送来了一批粮草还有不少肉食,为军兵们补充营养。
    新式训练法虽然比较累,但伙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每餐米饭馒头管够,每人还有一片巴掌大小的五花肉。
    这些贫苦出身的青壮那里享受过这等待遇,在他们想来地主豪强也就这个吃食了,更何况每月到日子还有军饷发到手中,从来都没有拖欠过。
    特别是滦州经过大梁官府的治理之后已经恢复和平,他们的家人也被妥善安置成了军属。
    虽说还要立下战功之后才能有土地发下,但如今靠着他们的军饷也足以养活全家。
    没有后顾之忧本身又得到优待安东军的训练热情可想而知,尤其是有豹滔军c虎威军c圣教军等兄
    弟部队活生生的例子,他们也想凭借手中刀枪搏出一片未来。
    不止他们这些底层军兵,便是韩伯龙和武松也希望能参与大战收获战功,同时期的兄弟各个凭借战功提升地位,只有他们原地踏步怎能不着急。
    当然杜昱对安东军的支持不止那些粮草肉食,还有不少盔甲武器从背包空间之中放出。
    这些武器铠甲有的是从辽国的战场中得来c有的是从现代时空搬运而来,还有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