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免费小说阅读[ts]更新快☆
    大梁的治下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
    类似郑家庄这样的村子仅一次收麦就超过往年全年收成的不在少数。
    不仅仅是这些租种‘官田’佃户感到震惊,就连那些被新提拔上来的大梁官员都觉得这是祥瑞是神迹。
    当初杜昱从现代时空收购大量的改良种子和化肥,并且将梁山泊那些懂得现代化种植的农夫擢升为农业官员指导耕种,目的就是这个。
    一个新王朝的建立随之而来的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在这个万事万物都要蒙上一层封建迷信思想的时代是收获人心最好的手段。
    要想快速的将大梁的占领区消化吸收,走百姓路线才是最正确的选择,选择与士大夫共天下的确能在一开始快速收拢人心,可那种做法的结果就是如同赵宋一样根本抑制不了士大夫阶层,反而成了人家傀儡和代言人。
    抛开长远的影响不谈,单说目前的结果就足以让大梁治下的百姓心向往之,对整个河北东路的百姓来说,现在心中只有大梁没有大宋。
    像郑家庄这样全村收益的民众更是对官府热烈拥护,郑山甚至将自己的大儿子郑小安送到军营这种参加了大梁军。
    对那些当初选择按照旧历来种植的百姓,大梁的官府也在第一时间出了公告,让他们稍安勿躁日后再种庄稼的时候一定要听从农官的指导,并且保证日后高产种子不分官田还是私田,任何人都能实用。得到了官府的承诺,那些百姓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去。
    有些‘聪明人’此时也看出大梁的前途和潜力,原本那点小心思立刻收了起来,一些人开始把家中的孩子送去参军,希望自家后辈博一个前程。
    普通的百姓如此,那些大小家族也相差无几。
    就拿沧州城的孙家来说,当初家主孙义第一个向大梁投诚,也是狠下心抛弃了家族的一部分利益的,在大梁新政的硬性规定下他们家族的佃租收入少了一大块。
    好在他投降的快,杜昱又想树立一个典型,于是便将孙家的铁匠铺划为官府的合作单位,可以承接修理铠甲兵器之类的活计。
    孙家在这方面的得到的补偿不但超越了佃租,还使得家族的产业上了一个台阶。
    更让孙义感到庆幸的是,为了向大梁义军表忠心他将两个侄子和有些迂腐的大儿子送到了大梁军中做事。
    没想到的是这三个孩子得到发展的平台之后居然一飞冲天,大儿子孙如忠已经做到豹滔军的军需官之职。
    做事一丝不苟且严守本分的孙如忠深得豹滔军的主帅许贯忠的欣赏,几次擢升他的官职是越做越高。如今孙义再也没有小看大儿子的想法了,家主之位肯定是位高者得。
    两个侄子孙如会c孙如晋为人机敏,做事灵活性和变通性较高,如今在沧州知府程雷的手下做事,混得也是风声水起,连带着孙家都风光无限,俨然成了沧州城中新崛起的大家族。
    官府提倡新式耕种法的时候,孙义在侄子的提醒下主动参与,当初只想做个表态,没想到自家的几百亩麦田竟然能有如此大的收获。
    现在大梁的官府发下通告,宣布对新收的麦子统一收购,孙义更是主动将自家多余的粮食送过来贩卖,再次做了沧州城的表率。
    当然得到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官府并没有因为丰收就压低粮食的价格,相反用的是比往年行价还要高一点的价钱进行收购,而且不管粮主是大家族还是佃农都平等视之。
    此外孙义还遇到一桩美事,那就是沧州守军的将军谷林看上了他待字闺中的大女儿,已经派人过来提亲。
    与大梁的官府越走越近,孙家得到的好处也越来越多。自然而然他们不再把自己当做大宋的臣民。
    类似这样的情况各地都有发生,杜昱对此乐见其成,他并不怕手下的兄弟与地方势力有所关联,想要长久的统制下去这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忠于大梁的人扎根在这片土地上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倒是粮食的大丰收带来了一股参军的热情是他没想到的,现在大梁正需要补充兵源,也算是一桩美事。
    他再次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把握住大方向,给与手下的兄弟充分的信任给他们成长的空间,一个国家可不是他仅凭金手指就能抗起来的。
    处理完收麦的事情,杜昱又把精力放在了燕都的工业区上面,其实那里才是关乎大梁能否腾飞的关键。
    不说日后的工业发展如何,单说秘密基地里的兵工厂,它的产能如何直接关系到圣教军的战斗力。
    现在大梁军已经将燕云十六州悉数收
    入囊中,在占领新州c武州c蔚州c応州c云州c寰州c朔州等地之后又有大批的工匠被集中到燕都。
    在经过时迁的详细审查之后,挑选出一批老实可靠的工匠到兵工厂之中做事,如今在轰天雷凌振的领导下,工厂的产能又有了一些提高。
    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下,线膛燧发枪每天的最大的产能已经能达到每天三百支左右,而纸壳定装弹的产能也能达到七千发左右。
    这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