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免费小说阅读[ts]更新快☆
    杜昱接受许贯忠的建议选择稳守军营等待决战,没有派出人马去消灭辽国的这支先头部队。
    飞虎军和豹滔军几乎没有配合过,更不要说还有一个作战风格完全不同的热武器部队圣教军了,现在大梁军队的重点确实是在做好自身上面,而不是计较一次战斗的得失。
    反观辽国军队,耶律得重的部队想要攻打大梁军营来试探一二,结果除了白白丢下两千多具尸体之外什么也没能得到,反而被许贯忠故布疑云弄得更加糊涂了。
    在得知详细的战报之后,耶律大石没有再让耶律得重反动攻击,不过在他心里基本上认定大梁的军队人数不会是虚的。
    越是了解之前与大梁军队交手的情况,他就越是觉得对手诡异。无端的弄出来什么虎威炮又是用妖法炸城墙,那么多点更诡异的手段反而合乎情理。
    不然他想不出敌人虚张声势的理由是什么,吓唬大辽军队显然不可能,以天锡皇帝面对的局面这场仗要么就不打,要么就打个彻底。
    现在天祚帝耶律延禧可还活着,耶律淳是需要一场胜仗来巩固帝位的。要说对金国讲和也就讲和了,可大梁算什么,一个新进崛起的毛贼草寇,之前因为辽国准备不足被打个措手不及丢了不少地盘,现在则集结全部的军事力量是要打到底的。
    耶律大石觉得对手也不是傻瓜,派出的侦骑早就把辽军的情况侦查得一清二楚,对手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并不想麾下的那些将领那般乐观,而是以大梁军有十五万人左右来做战前的预案。
    他还在脑海用盘算如何布置战局的时候,辽国的大部队也已经推进到战场附近。
    与大梁的行军模式相差无几,耶律大石也选择一处有利的地形安营扎寨,和耶律得重的部队形成了犄角之势,只不过他们扎营的地方相对较远,距离大梁军营足有五里的距离。
    二十多万人的大部队安营,当真占地庞大光是营寨就有两三里,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搭建出完全体来。
    在这段时间安全工作就相当重要了,耶律大石也害怕大梁的军队会趁着他们立足未稳的时候前来袭击,于是便将一万骑兵撒了出去,在战场附近四处扫荡。
    这样大的动作杜昱等人自然看在眼里,不用猜就知道是对方的主力部队来了。不过他们暂时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想法,而是在对如何打这场仗做最后的商讨。
    通过时迁手下的侦骑传回来的消息,辽国人的骑兵至少在两万到三万人之间,这还不包括那些骑马步兵。
    虽说辽国在与金国的连番大战中损失惨重,但百年帝国的底蕴还是有的,就算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契丹人也并不缺少马匹,只不过将近百年的和平使得他们与大宋同样的腐朽堕落不复往日的风采。
    辽国的骑兵比大梁的骑兵要多出几倍,那么就不能人家拼机动性和拉扯能力,而是要在正面对决上想办法。
    尽管大梁的步军在人数上少于对手,不过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武器装备都要强于对方,精神面貌上更是如此。一个是初升的旭日,一个是西坠的残阳。
    杜昱认为步军对决大梁是占据绝对优势的,来自现代工业的那些武器装备自不必说,虎威炮能提供的火力和威慑力就足以在正面对决中取得极大的优势,更何况他还有秘密武器圣教军。
    现在大梁军队的问题就在于几支部队没有在一起配合过,更没有时间磨合,只能在打仗的过程中找出问题然后在去解决,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他在与许贯忠c公孙胜c朱武等人不断提出设想,在沙盘上做出各种预演,反复权衡利弊试图找出最优解。在这期间,因为对热武器军队的作战方式缺乏了解,导致许贯忠等人几次提议都被否决。
    杜昱一开始的确打算将圣教军这一万人作为补充远程火力的手段,可在得知辽国有大量骑兵之后他的想法变了。
    他打算以圣教军为核心来布置战术,利用线膛燧发枪的超远射程配合虎威炮来远距离攻击辽国军队。即便有枪管过热导致不能持续作战的弊端,也可以用弓箭手来弥补不足。
    这样一来在站住阵型的情况下,辽国人的骑兵就发挥不出太大的作用,除非他们真的头铁敢用骑兵来冲阵。
    其实说道底还是大梁的骑兵太少了,豹滔军和飞虎军的骑兵加在一起,再算上他从东欧带过来的那两千多匹马也不过才凑了八千人左右。
    而且他并不认为林冲和栾廷玉等人能比辽国的精锐骑兵铁林军还强,再怎么说契丹人也是生在马背上的民族,骑兵对决打不过才是问题的核心。
    对这一点便是林冲本人也是服气的,许贯忠等人深表认同大宋朝和辽国人当初也没少开战,包括对西夏的战争,宋朝人都是赢多输少,只可惜面对人家来去如风的骑兵,打赢也取不到多大的战果,失败更是裤衩都要输掉。
    如此就不能用传统的作战方式与辽国人打这一仗,而是要想办法出奇制胜,把骑兵留到最后扩大战果的时候再派出去造杀伤。
    确定了这个战术思想之后,几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