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即便是到湖南的张家界,四天五天就到了,这多节约时间啊?路途成本也节约了,不是吗?”

    “对!”

    柳铭淇认真的点头:“你说的都对。”

    “既然好处这么多,所谓的照顾京城老百姓,也就无从谈起了。”司马北道,“反正您觉得煤炭灰尘会污染空气,让人们的呼吸受到影响,得疾病。我们新野这边的民众不怕。”

    “嗯?”

    柳铭淇望向了他。

    不对啊。

    你法家之人,不是该爱民如子吗?

    怎么明知道这是污染环境和空气,对子孙后代不利的事情,却要抢着来做呢?

    察觉到了柳铭淇的眼神,司马北苦笑着道:“您别看着我,现在许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起,哪里还管什么污染空气?管什么煤炭灰尘吸多了会让人得病?”

    司马北说的这些话,全都是柳铭淇说的。

    少年既是在跟那些干活儿的人解释,为什么要搬迁很远,又是在跟京城的人们普及一下健康知识。

    可惜没有多少人相信。

    或者准确的说没有多少人当回事儿。

    穷人只关心吃喝。

    富人也只关心享乐。

    这些生病的事情,等得病了再说。

    没想到远在新野的司马北会去了解这些,而且听他的说话,好像也认同柳铭淇的观点。

    “你不觉得我这样是小题大做?”柳铭淇反问他道。

    “如果为了老百姓好,都是小题大做了,我宁愿这样的小题大做多一点。”司马北很耿直的道。

    少年笑了,“不过司马县令,我可是听你的人说了,你挖掘了水渠,开拓了数十万亩土地给民众们种地,让他们耕种五年,五年之后再谈买卖。新野县应该人口不到三十万?你还有那么多穷苦老百姓要安置?”

    蜂窝煤工坊好不好?

    当然好!

    别说是现在,就算是到了现代二十一世纪,能解决几万人就业的,甭管什么企业,都是好企业。

    难道有污染就不做了?

    愚昧!

    那我国的那些煤矿企业、矿山开采企业是怎么活下来的?

    柳铭淇的蜂窝煤工坊给的酬劳又很高,这么两三万人的干活儿下来,足以养活自己的家人差不多十几万人。

    新野才多大?

    能解决十几万人的生活,那是多么大的事情?

    别说是新野了,就是襄阳、南阳、许昌等等周边的府城,这十几万人的份额都显得不小。

    问题在于新野已经开拓了二十万亩土地,哪怕是没有土地的农民再多,经过这么多土地的消化,肯定不会再有几万人的年轻劳动力。

    柳铭淇担心他异想天开,想要学习蜂窝煤第一工坊那样,找新野县的那些妇孺老人们快干活儿。

    如果是那样的话,柳铭淇是一点考虑都不会有。

    不过司马北并不笨,他想的不是这个主意。

    他说道:“最近湖南湖北不是连续遭遇了灾害吗?他们那边失去土地,失去生存的活计的人很多。下官准备把他们都招到新野来,给他们一条生路。”

    哦!

    少年马上明白了过来。

    这位司马县令是要抢人啊!

    把湖北湖南的灾民们吸引到新野县来,让他们在新野县安居乐业,然后就拓展新野县的人口实力,将新野县变成更大更繁华的地方。

    别怀疑。

    十几万有生计着落的人来到了新野,必然会对新野的各个行业都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现代的人就晓得,这群有消费能力的人加入到新野,新野的农民们挣钱也会多,手工业者的活儿也会多,会促进一个良性循环。

    就好像是东北的那些大厂矿一样,直接就关系到一个城市的兴旺发达和兴衰落败。

    “你有把握?”柳铭淇沉吟着问道。

    “有!”

    司马北道,“他们许多人要不是有朝廷的救济,早就过不下去了。如果下官一招揽,他们必然拖家带口的过来。”

    “对方的官府呢?”

    “他们也没有办法,还求之不得能减少负担,免得惹发了骚乱!”

    听着这话,柳铭淇也懂。

    地方官员巴不得自己的麾下都是安居乐业的良民,这种不安稳的因素,谁捏在手上都是一把冷汗。

    想了想,柳铭淇道:“你让我想一想,最快我六月之前给你答复。”

    “好!”

    司马北点头道。

    他也没有强求,更没有去多说些恳求的话。

    这么大的事情柳铭淇肯定不能一个人来决定。

    而且搬迁一个工坊是很麻烦的事情,都需要全盘的考虑。

    只不过,他很希望柳铭淇能听取他的建议,让自己的策略成功。

    因为靠近新野对面的襄阳府农村,情况非常不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